万创观点:国产新能源汽车会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贸易为辅的发展策略

万创投行·2023年01月03日 16:11
未来,国产新能源汽车会形成以中国作为核心市场,海外市场作为重要补充,即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贸易为辅的发展策略。

万创投行“万创观点”系列定期发布,专注从国际/国内碳中和、硬科技、新材料等领域获取热点话题并邀请万创智库团队进行专业点评。 

万创投行是中国服务创新经济的精品投行,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资本服务,深度覆盖碳中和、硬科技、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以“让资本更有价值”为使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深度服务,助力科技企业创新成长。

话题一:中国汽车品牌加速“出海”

回望2022年中国汽车行业,尽管遭遇众多因素影响,导致承压明显,甚至有不少车企难达年初销量目标。但仍要指出的是,中国品牌汽车在全球市场的表现大放异彩,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海”速度迅猛,出口表现愈加亮眼。

中汽协数据显示,1—11月,我国汽车企业累计出口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出口总量的比例升至21.3%。中国海关数据则显示,11月份中国汽车制造商出口了价值32亿美元的电动汽车,同比增长165%,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月度总额。

▲图源车途派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汽车企业布局海外的版图逐渐扩大,国际市场升级模式也开始显现。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2022年1月—10月,我国整车出口增量相对较多的是欧洲、北美、亚洲市场。中国海关数据则指出,比利时和英国等欧洲国家是最大的进口国,占进口量的近70%。电动乘用车出口连续两个月占汽车总出货量的一半以上,11月的出口创下了6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从比亚迪和长城的出海布局可以看出,欧洲已成为其主要战场。不只长城与比亚迪,这一年来,上汽、蔚来、北汽、岚图等多家车企均将海外出口的主攻方向瞄准了欧洲市场。

新能源迅猛发展也为中国品牌汽车升级形成了带动效应,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使得出海数量高速增长,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上也进入快车道。 

万创点评: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走出国门,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既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结果,也是我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开端,未来,国产新能源汽车会形成以中国作为核心市场,海外市场作为重要补充,即国内大循环为主、国际贸易为辅的发展策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将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话题二:钠离子电池步入产业化前夕

近日,传艺科技,蜂巢能源、蔚蓝锂芯、孚能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接连宣布钠离子电池量产的最新进展。其中,传艺科技日前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一期4.5GWh钠离子电池中试线设备已经在安装调试,根据一期4.5GWh的销售情况,明年下半年公司会制定新的扩建计划,市场需求很大,需要更大的产能来匹配需求。

▲图源宁德时代

目前,在钠电池产业下游,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在积极推进小动力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应用,业内对2023年钠电池量产持乐观态度。

同兴环保表示,公司正在开展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产品的中试放大实验,公司钠离子电池将来可能应用于储能和各种交通电动化场景;作为坚定看好普鲁士蓝技术路线的星空钠电,也在积极推进钠电池产业化。

宁德时代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已发布的钠电池的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160Wh/kg,正致力推进钠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多家分析机构认为,钠电池产业化进展清晰,与锂电池产业互补,随着入局企业增多,应用场景不断扩充,钠电池正进一步加速其产业化进程。 

万创点评:

由于锂价长期居高不下,钠离子电池以其丰富的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备受关注,加之钠电各个路线的技术突破,钠离子电池已经具备初步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

话题三:锂电下游产业链有望释放成本压力

作为电池级碳酸锂的主要下游市场之一,新能源车市场增速与锂电价格已在一定程度上绑定。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59.8万辆,同比增长58.2%。今年前11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03.0万辆,同比增长100.1%。

由于未来几年全球锂供应持续处于偏紧状态,在2023年上半年,锂电端尤其会维持紧张状态,目前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都在锁定自己的资源供给。而这样的情况会对价格起到支撑作用,预计电池级别碳酸锂价格会在50万元/吨左右震荡,这也为企业的盈利带来了支撑。

▲图源东方财富网

但如今碳酸锂价格仍然处于历史高位,未来不会迅猛下跌,而会在市场中找到平衡点。锂价下行对于主机厂更有助益,因为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即将结束,主机厂会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碳酸锂价格下降也能够解燃眉之急。正如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此前所说,如果碳酸锂价格下调到30万元/吨,蔚来汽车毛利率将会提高4个点,如果下跌到10万元/吨以下,毛利率将会提升8个点以上。

如果明年第二季度时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那么整车厂甚至可以根据市场来制定策略,在利润空间足够的情况下,可能可以支持车企降价。 

万创点评:

目前对于整个电池产业链来看,整个产业处于利润分配不平衡的状态,利润大部分被原材料厂商拿走,对于下游锂电池企业、主机厂而言压力很大。碳酸锂价格下降,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有一定利好存在,能够缓解自己的利润水平。

话题四:负极材料的需求仍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受益于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整体表现亮眼。贝特瑞2022年Q3累计营收达17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6.43%,归母净利为13.58亿元,同比增长24.53%;杉杉股份Q3累计营收达158.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82%,归母净利为22.1亿元,同比减少20.37%;璞泰来Q3累计营收达114.1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31%,归母净利为22.73亿元,同比增长84.6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处于供需两旺的高景气区间。

▲图源百度百科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数据显示,2021年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凯金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6%、15%、15%、13%,上述四家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9%。负极材料下游主要运用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消费电池。其中,动力电池使用占56%。这主要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拉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量,导致负极材料出货量的骤增。目前国内负极材料企业产能共计约94万吨,增长较快,但行业集中度还在不断提高。

在下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旺盛需求的推动下,负极材料行业吸引众多社会资源参与其中,多家企业积极扩产。 

万创点评:

从行业发展角度出发,负极材料行业虽已形成一定市场格局,但在产业政策、技术迭代的多重因素影响下,负极材料行业充满了机遇与变革。如锂离子电池快充的推广,将使得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与工艺得到进一步的迭代。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将使得负极材料可更大比例掺混硅基材料。产业政策要求不断降低负极材料能耗,将使得类似箱式炉工艺逐步提升产能供给。

负极材料行业格局将持续发生变化,其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必将孕育千亿价值的企业,也必将承载更多的投资机会。

话题五:中国光伏出口热潮涌动

今年以来,全球能源危机使得海外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骤增,相关产品表现比较突出。

12月1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2022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上介绍,1至10月份,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440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创历史新高。其中,欧洲市场对光伏的需求持续攀升,组件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已超过组件出口总额的一半;南美市场中,巴西也对光伏表现出旺盛需求。

▲图源古浪融媒

从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今年前11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2.47万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分别增长128%、86.6%、74.3%。

旺盛的市场需求驱动着光伏产品制造端的强劲增长。1至10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同比增长98.7%,创下年新增装机量的史上最高纪录。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初至今年11月,中国光伏规划项目超过480个,其中部分项目为分期建设,未来将视市场变化情况择机启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业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涉足光伏领域,预计总投资达千亿元以上。在光伏发展方面,中国有成本较低、技术创新力强以及产业和市场规模较大等优势,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既需要保证国内产业有序发展,同时也要加快“走出去”,进一步增强光伏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万创点评:

去年人们预测多晶硅价格将在今年7-8月下降,需求逐渐释放,但材料价格仍然强劲,这说明供应链下游的需求坚定不移。随着欧洲住宅太阳能需求的增长,他国政府将越来越难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关税或其他贸易壁垒,我们的供应链非常有竞争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万创投行”(ID:wanchuangtouhang),作者:万创观点,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Papi酱们的崛起与隐去

2023-01-0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