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悦资本新能源&智能汽车系列研究(九):自动驾驶风头正劲还是寒气初起,如何创造产业链商业成功和投资佳话?

云悦资本722·2023年01月12日 11:33
作为当下少有的风口,自动驾驶曾疯狂吸纳各路玩家,资金、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这条赛道。据麦肯锡去年统计,从2010年起,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
云悦资本
未融资广东省2017-05
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等顶尖投行服务。
我要联系

云悦观点1: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车端系统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美元,其中芯片、传感器、软件算法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

云悦观点2:自动驾驶升级打开感知系统硬件传感器增长空间,全球自动驾驶硬件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1308亿美元

云悦观点3: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推动汽车主控芯片的需求增加,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芯片市场的规模将达1000亿美元

引言:

作为当下少有的风口,自动驾驶曾疯狂吸纳各路玩家,资金、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这条赛道。据麦肯锡去年统计,从2010年起,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然而自动驾驶的故事却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美股上市的自动驾驶类公司,市值与高峰期相比平均暴跌80%-90%,其中表现最差的下跌超过95%。

自动驾驶是风头正劲,还是寒气初起?如何能率先突破重围,创造出产业链商业成功和投资佳话?

一、行业总体情况

1.1 行业概览:L2正成为标配,L3开始量产上车

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汽车智能化发展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自动驾驶发展进度。

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0-L5级,其中L0-L2仍然需要驾驶员驾驶,属于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范畴。从L3开始,汽车才真正进入到自动驾驶范畴。L3指在特定场景下,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完全接管,当驾驶员在系统失效时,驾驶员取得驾驶权。作为评判汽车智能化水平的核心关键,自动驾驶相比于传统有人驾驶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安全性高、成本低、效率高等。

自动驾驶分级

资料来源:SAE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仍在不断迭代升级中,2007-2015年L1级别已实现商业化并广泛普及,2014-2020年L2级别的ADAS已经成熟并广泛使用,代表车型包括特斯拉Model3、上汽大通D90等。未来将逐步从L2升级到L5,在此过程中,Robotaxi /Robobus /Minibus /Robotruck等商用场景在L3以上级别自动驾驶落地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家用车目前普遍在L2以下,未来随着技术升级、法律完善,自动驾驶水平将有望稳步提升。

1.2 市场潜力:目前为L2向L3过渡阶段,未来高级别自动驾驶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罗兰贝格预测2030年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约5000亿美元,其中芯片、传感器、软件算法将贡献主要增量市场。目前L2正在成为新车标配,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1年我国ADAS前装标配新车搭载率约为39.6%,L2标配新车搭载率约为19.4%;2022年1-5月L2功能搭载率达到25.5%。L3渗透率也在不断上升,根据PwC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L3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将达到8.6%,2025年中国L3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超过10%,2030年将达到30%。未来随着激光雷达等核心部件成本下降,预计到2030-2035年,L4/L5级别自动驾驶将开始商用化。

1.3 政策梳理:立法完善推动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

多个发达国家及地区如欧盟、日韩均已提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目标。德国在2021年7月正式实施《自动驾驶法》,成为全球首个允许L4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的国家。日本于2020年4月正式实施《道路交通法》修正案,允许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上路,同时计划2022年在农村地区实现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2025年私家车和卡车运输实现高速公路L4级自动驾驶。韩国已经在2021年推出L3级别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到2024年实现L4级别部分商用化,预计2030年L3、L4级别车辆在新车市场占比达50%。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美国交通运输部则在2021年1月发布了《自动驾驶汽车综合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美国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方向。目前美国有29个州/邦以及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已经颁布了自动驾驶相关法律。

而在国内,今年8月1日将正式开始实施《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本次《条例》开放了L3以上自动驾驶汽车准入和登记,并对交通违法和责任认定做了具体要求,预计将有力推动L3级智能汽车在深圳落地,同时为国内其他城市及国家级法规提供参考。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二、产业链拆解

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游包括传感器、芯片、地图、车载软件等二级供应商,以及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等一级供应商;中游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整车环节,下游为车辆运营等服务市场。

自动驾驶产业链

资料来源:艾瑞咨询

自动驾驶系统分为感知层、决策层和控制层,感知层主要通过摄像头、雷达等感知周围环境

信息,并通过GPS/惯导等实现定位等车辆状态的获取;决策层依据感知层提供的环境信息

和车辆定位情况,根据适合的模型进行路径规划等决策;控制层则通过底盘及各种控制附件

件,驱动车辆执行相应命令动作。

自动驾驶系统框架图

资料来源:中金公司

三、板块拆解及投资机会分析

3.1 感知层

自动驾驶升级将打开感知系统硬件传感器空间。罗兰贝格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自动驾驶硬件传感器市场规模达38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1308亿美元,CAGR高达13%。通过传感器实现车况感知是实现智能驾驶的第一步,也是汽车智能化浪潮中最先受益的增量领域。

“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未来主流方案。自动驾驶传感器主要分为雷达和摄像头两大类,其中,车载摄像头通过采集光学信息,进行算法识别,分辨率较高,成本也较低,在L2-L3级智能驾驶中广泛使用,但易受不良天气影响。车载雷达方面,根据性能和工作原理不同,可以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超声波雷达三大类。由于各传感器性能优势各有不同,彼此之间可以实现优劣势互补,多传感器融合将成为主流方案,以应对智能驾驶中面临的复杂的路况和天气条件。

各类传感器方案及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天风证券

各级别自动驾驶所需车载传感器数量

资料来源:国海证券

车载摄像头:摄像头是基础标配,但在强光环境下性能会大打折扣。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完善和演进,汽车车身将至少需要配置前视、环视、后视、侧视、内置摄像头,各部分还可能采用2-3个摄像头搭配使用。从数量角度看,目前L2级别正在普及,单车摄像头平均搭载量为2-3颗。未来随着智能驾驶向无人驾驶发展,L3级别每辆汽车有望搭载8+颗摄像头,L5级别则接近20颗,可以预计未来车载摄像头、车载CIS有望迎来快速增长期。

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技术各具优劣。毫米波雷达的主要优势在于探测距离远、抗干扰能力最强,可全天候运作,在夜晚、阴雨雪雾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精度较弱,对于非金属不敏感,不利于探测部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超声波雷达优势在于技术成熟,成本低、精度高,但由于声波传递较慢,反馈时间长,只适合用于倒车等短距离场景,目前广泛应用于自动泊车系统。激光雷达的优势在于全面综合性能好,灵敏度和精准度最高,可构建周边环境的三维模型,但是成本高昂,易受天气影响,且技术成熟度最低,目前仍处于量产关键时期。综合来看,激光雷达凭借最全面的综合优势,未来将成为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大规模量产后成本也有望显著降低。

小结:从投资机会角度考虑,激光雷达单价高,且为自动驾驶刚需,市场空间广阔,技术与商用进度均处于发展初期,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差距不明显,国产供应商有望突围。毫米波雷达存在77GHz取代24GHz的发展机会,竞争格局未定,同样值得关注。而车载摄像头与超声波雷达的硬件技术已进入成熟阶段,产业链完备,预计未来主要由现有玩家分享智能汽车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行业增量,后进入厂商难以脱颖而出。

3.2 决策层

决策层通过利用感知层、传输层反映回来的信息,建立相应的模型,制定出适合的控制策略,主要包含操作系统、芯片、算法、高精度地图以及云平台等核心构成元素。自动驾驶决策层带来的增量空间主要在于自动驾驶AI芯片和对应的高精度地图,这两者是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必备的功能要素。

主控芯片:随着汽车E/E架构迈向集中化,将带来芯片算力需求大幅提升。GPU/FPGA/ASIC/类脑等AI芯片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据IDC预计,汽车主控SoC系统级芯片的需求逐年增加,到2030年,每辆汽车的车载AI芯片平均售价约在1000美元,全球车载AI芯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当前L1-L3级自动驾驶算力芯片单车价值分别为50美元、150美元、500美元,L4/L5级自动驾驶算力芯片单车价值约为1500美元,随着技术逐渐成熟,至2030年有望下降到41美元、111美元、315美元、931美元。

其中Mobileye(英特尔)、赛灵思(AMD)占据L1-L2级辅助智能驾驶的垄断地位,市占率合计超过70%。而在L3-L4领域,今年英伟达的高算力芯片异军突起,大量L4级自动驾驶公司采用基于英伟达Orin芯片进行方案开发。奔驰、沃尔沃、现代、奥迪都已宣布将采用英伟达的解决方案。此外,高通将量产Snapdragon Ride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长城汽车已经确定搭载使用。高通的Snapdragon Ride或将是首款5nm制程的自动驾驶芯片,其效能表现让诸多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保持高度关注。

国产领先厂商包括华为、地平线和黑芝麻等。地平线拥有国内首款车规AI芯片征程,实现了中国车规级AI芯片量产的零突破,目前征程五代算力将达到96TOPS,实际性能超过特斯拉FSD芯片。黑芝麻于2021年在上海车展发布了新一代A1000pro,算力达到106Tops。华为MDC600芯片算力高达352TOPS,可支持L3/L4级自动驾驶,最新推出的麒麟990A,使用7nm工艺,但在华为芯片代工受限的背景下,前景仍旧不明朗。

全球主流自动驾驶芯片厂商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高精地图:据易观分析预测,2025年中国高精度地图市场规模将达200亿,2021-2025年CAGR高达33.1%,市场前景广阔。等级越高的智能驾驶对定位及地图功能要求也越高,普通 ADAS 的定位精度要求为米级,具备L3功能的智能驾驶则一般需要厘米级定位。高精地图可有效弥补传感器的性能边界,提供重要的先验信息,是L3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的必备基础。

其高精度体现为:1)坐标精度更高,其绝对位置精度接近1m,相对位置精度在厘米级别(能够达到10-20cm);2)包含更多的道路交通信息元素,例如准确的道路形状、车道线的种类及颜色等特质特性;3)普通地图更新频率一般是一个季度,而高精度地图的理想更新频率是1个小时。

高更新频率所带来的技术难点主要为:1)图商需要足够数量的采集车辆去更新数据;2)高精度地图的数据量巨大,对于车机的芯片存储及传输能力要求高。因此需要巨额的前期投入,整车厂在选择地图厂商时非常谨慎,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测试,一旦选择不会轻易更换,用户粘性较强,由此行业壁垒明显,具备甲级测绘(“甲导”)等相关资质的传统地图厂商先发优势显著。

2020年中国高精地图行业市占率情况

资料来源:IDC

小结:自动驾驶主控芯片的发展趋势为高算力和高能耗比。高算力芯片的设计、制造存在极高的技术门槛和专利壁垒,预计市场将高度集中,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位置的厂商中,除特斯拉只服务于自家的闭环生态,其余3家分别是Mobileye、英伟达、高通。从市场表现来看,尽管几家国内自动驾驶芯片行业的创新企业已经在市场落地,但是在中高端市场,国内芯片企业的表现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未来可持续关注。另外在高精地图领域,前期大量长期的资金投入形成天然产业门槛,头部企业优势明显。由于测绘级定位涉及到国家安全,存在政策壁垒,因此有望成为本土企业确定且能够长期成长的赛道,其中拥有测绘资质牌照,技术能力强,且具有丰富数据及运营权的企业将获得先发优势。

参考资料:

[1] 中信证券:2022年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产业专题报告

[2] 五矿证券: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深度:自动驾驶逐步升级,摄像头+激光雷达星辰大海

[3] 天风证券:计算机行业深度研究:加速向上,L3自动驾驶元年开启

[4] 国融证券: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汽车电子产业链迎来发展机遇

[5] 产研:浅谈高精度地图的发展与格局

[6] 自动驾驶如何走向成熟?丨2022年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报告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提及的机构

云悦资本
中国领先的产业投行,团队全部来自世界500强

报道的项目

云悦资本
我要联系
为企业提供战略咨询等顶尖投行服务。

下一篇

汽车的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趋势已经不可阻挡,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已从导入期迈入快速成长期,智能汽车将在未来几年加速渗透。而其中的关键的汽车电子部分,也迎来了稳步发展。

2023-01-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