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Netflix、Uber...拥挤的广告业正在涌入更多搅局|营销看点
「营销看点」是36氪品牌主理人的动态评论栏目。我们会和读者分享过去一周,我们认为值得关注的品牌关键动态、行业创新趋势或营销焦点事件,并解读事件背后的含义及衍生思考,希望能给关注品牌发展、广告及营销行业的读者带来一些参考。
01. 应对增长压力,国内外流媒体平台「殊途同归」
爱优腾十年混战,集体把内容版权费用抬上天花板,又都苦于广告营收无法覆盖内容成本,会员订阅规模增长缓慢的长期困境中。
尽管有着更好的内容付费和订阅制基础,国外流媒体平台也还是在为用户增长和盈利发愁,并将希望寄托于广告业务之中。
筹备数月,Netflix的广告业务终于有了时间表。
据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Netflix名为「Basic With Ads」的订阅服务将于11月3日起在12个国家推出,定价6.99美元一个月,订阅该服务的用户每小时需要观看4-5分钟的广告。相比Netflix过往9.99-19.99美元的订阅价格区间,带广告的Basic服务虽然价格有所降低,但限制视频质量上限为720p/HD,且不允许缓存内容。
图源官网
不尽人意的服务条款引发了用户争议和不满。因为横向对比Hulu等其他平台的订阅服务,即便包含广告也大多支持4K,甚至你在Disney+加一元就可以看无广告4K。
为了更先一步争取广告主预算和吸引更多价格敏感用户,Netflix把广告服务的上线时间定在11月,比同样宣布增加广告业务的Disney+早了一个月。虽然备受网友吐槽,但资本市场对Netflix纳入广告业务给出了乐观反馈,消息释出后股价应声上涨。
尽管坐拥超2亿订阅用户,但随着这两年苹果、迪士尼、亚马逊等巨头对流媒体市场份额的竞争和瓜分,Netflix正陷入用户流失、营收和净利润增长放缓的困境,年中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暴跌近40%(财报中首次披露了订阅用户数下滑)。
事实上不只Netflix,面对增长压力,目前几乎所有的流媒体巨头(除了Apple TV+)都一改过往对广告「说不」的态度。
国内流媒体平台在对标国外发展的过程中,通常认为会员订阅制才是未来最流行且健康的消费者关系模式。但事实也证明,单一会员制无法阻挡用户的流失,生存和增长的问题总要在商业模式的创新组合中得到解决。
广告业务不是万能药,但当下也还是平台进行流量变现和低成本增长的归途。
原本就拥挤的广告行业正在涌入更多重量级玩家。除了Netflix、Disney+等流媒体平台,品牌主理人此前也多次报道苹果在广告业务上扩张的野心,甚至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线下零售商也正向线上广告玩家发起挑战,
打车平台也想成为搅局广告行业的一员。
海外出行巨头Uber在19号正式宣布成立广告部门,推出名为「Uber Journey Ads」的广告服务(并非常见的曝光计费模式,而是要以行程为单位销售广告)。尽管Uber此前也已接入广告,但这部分营收仅在千万级别,而如今公司希望其两年后的营收增至10亿美元。
大量的出行数据为平台提供了具有想象力的广告变现空间,不过反观国内出行巨头近些年在广告业务上的反复尝试和营收状况,这块蛋糕也没那么好瓜分。
02.俞敏洪、罗永浩相继入驻,要和淘宝直播「交个朋友」
就在上个月,品牌主理人曾报道过东方甄选的多平台、多渠道布局动作和背后原因,目前来看,这套思路并不局限于直播带货业务本身。
10月20日,新东方正式确认了俞敏洪将在淘宝直播现身的消息。不过和此前外界预测方向不同的是,俞敏洪的淘宝直播首秀是将在「新东方迅程教育专营店」(产品主要为新东方旗下的课程)进行1个小时的专场直播,分享主要围绕与大学生相关的学习成长与规划所展开,并非东方甄选旗舰店,即主要为教育业务「站台」。
新东方也对媒体表示,在淘宝做教育直播是「一项有清晰目标的长期规划」。这意味着其和淘系的合作也将加深。
至于此前东方甄选旗舰店称在筹备的淘宝直播,目前还没有大的动作。不过自双减后转型以来,过去用来强调东方甄选发展方向的多平台、多渠道、多产品带货的思路,其实也体现在新东方的整体战略之中。
用户的喜好和注意力焦点瞬息万变,过度依赖单一外部平台所建立起的商业模式具有很强的脆弱性,越来越多的品牌认识到了这一点。
无独有偶,10月20日当天,「交个朋友」也官宣入驻淘宝直播,罗永浩本人也将于双十一期间在天猫开播,选品上目前已开启全面招商。
罗永浩、俞敏洪相继入驻,今年双十一的热闹和变数大概还是会围绕直播带货展开。
不过,尽管过往都被视为抖音大主播梯队的一员,罗永浩们选择多平台运营可能也不会对抖音直播产生太大影响。因为从流量分发和逻辑机制上来看,抖音直播的运营思路都是避免对单一主播的依赖。
或者更直白点说,抖音的算法和流量分发能力足以让平台拥有「造星」的能力,我们以季度为单位观察,不难发现它其实更希望能够以周期为单位主动设置公众议题、推爆焦点人物,但这些话题和热度永远在更替,没有永恒的中心。
这为平台带来了安全感,但也让主播和品牌们开始寻找能够掌握更多主动权和话语权的方法。
03. 休假一年回归,星巴克中国重迎掌舵人
品牌主理人在9月曾报道过星巴克官宣新任CEO拉什曼·纳拉辛汉,以及其接替霍华德·舒尔茨的相关内容。进入10月,星巴克中国也公布了最新一轮人事变动:执掌星巴克中国超10年的王静瑛,结束其一年期的休假后回归,重新担任星巴克中国的首席执行官(休假期间仍保留董事长职位)。
所谓「咖啡假期」,其实是星巴克为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即在公司工作满10年后可申请长达一年的休假(无薪假期,期间保留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且假期结束后可回原岗位或其他同级岗位)。
去年10月,王静瑛卸任CEO一职,正式开启休假,当时的星巴克中国首席运营官蔡德粦接任首席执行官。据悉,王静瑛回归后,蔡德粦也将开始休假,但在未来3个月仍会担任中国管理团队的顾问。
「老领导」重新掌舵,面临的是更激烈的竞争。根据2022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显示,星巴克总营收增长9%至81.5亿美元,但9.129亿美元的净利润低于去年同期的11.5亿美元;而在中国地区则相对惨淡,营收同比下滑40%,同店销售收入则下滑了44%。
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都面临运营、成本和人才流失等多方面挑战。但星巴克长期看好中国市场,并提出了相对激进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愿景: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以平均每9小时开一家新门店的速度,在中国增开3000家门店,同时新增3.5万员工,并计划实现收入翻倍,经营利润翻两番的增长目标。
这意味着到2025年,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数量将达到9000家。
据央视财经报道,目前我国咖啡消费者约为3亿(业内估算),不少知名企业都在积极跨界布局咖啡赛道。咖啡赛道涨势迅猛,竞争走向白热化,不过相比欧美、日韩等咖啡消费习惯成熟的地区,中国咖啡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延伸阅读:为什么市场和投资人都喜欢咖啡生意?
04. 互联网弹窗广告会消失吗?
互联网弹窗广告投放成本低、营销套路多样,主要存在于PC端网页或移动端工具类产品中,广告多指向页游、小程序游戏甚至博彩或色情网站,用户干扰性极强且难以关闭,一度成为互联网「牛皮癣」般的存在。
不过随着新规的落地,局面已有所改变。
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已正式实行,明确了提供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应遵守的9项要求。
整体来看,此次《规定》重点为解决利用弹窗违规推送新闻信息、弹窗广告标识不明显、广告无法一键关闭、恶意炒作娱乐八卦、推送频次过多过滥、推送信息内容比例不合理、诱导用户点击实施流量造假等问题。
规则和边界的清晰化,为监管和治理提供依据。例如,在发布主体层面,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不能弹窗推送新闻信息;在用户权益层面,不能对普通用户和会员用户进行不合理地差别推送,不能以任何形式干扰或者影响用户关闭弹窗,且弹窗信息应显著标明推送服务提供者身份;具体到广告信息,除了要显著标明「广告」和关闭标志,且要「确保弹窗广告一键关闭」。
互联网弹窗通常包括信息弹窗和广告弹窗,相比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开屏广告等常见的多元传播载体,弹窗广告的强制性页面弹出、霸屏或者迫使点击等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干扰和影响非常大,其实并不符合当下营销内容化的趋势,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弹窗广告在互联网市场的投放份额或有所下降,但不会消失。
从营收贡献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就是广告,而弹窗广告服务当下依然是部分平台的盈利来源之一,本身属于商业化运营的组成部分,这背后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链。
从广告主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以游戏为代表的主要依靠买量推广的领域,综合其买量渠道和成本考核等多层面因素,弹窗广告仍会是很多小成本产品的选择之一。
从广告大盘来看,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萎缩2.3%,在整体疲软和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规范、优化细分领域以实现增收,显然是更理想的方向。
05. 买量市场不景气,三季度手游广告投放势头大减
根据AppGrowing近期发布的《2022年Q3移动广告趋势洞察》(下简称《洞察》)显示,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整体移动广告市场投放分布按行业占比划分,前五名依次为文化娱乐、游戏、社交婚恋、生活服务和综合电商。
其中,相比去年同期广告投放占比下滑较为明显的行业是游戏,从去年的21.17%减少4.49个百分点至16.68%。游戏版号仍在正常发放,但整体手游买量市场不算景气。
图源官方
不过说句题外话,在移动广告投放渠道上,三季度出现的现象级产品《羊了个羊》虽未披露具体的广告营收数据,但这一轮出圈让品牌方重新关注到了微信小程序游戏的流量风口,以及短期内高频曝光导流的能力。
在《羊了个羊》的热度周期内,出现频次较高的广告主仍为《我是大掌柜》《我是大东家》等模拟经营类游戏。
这也和上述报告中提到的趋势相符合。
虽然三季度整体手游买量市场下降,但中重度游戏依旧保持高强度投放,其中传奇、模拟、仙侠类手游投放最为强势。
游戏之外,文化娱乐是Q3移动投放占比最高的行业,而这主要依靠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贡献。《洞察》显示,文化娱乐类以短视频App居多,热投榜的前五位分别是快手极速版、抖音极速版、抖音短视频、快手和哔哩哔哩。
具体到其余重点行业的广告投放情况,《洞察》显示金融领域头部热投广告主布局相对稳定,主要是理财、保险和借贷;社交领域自7月以来投放力度居高不下的2款产品分别为爱聊和小红书;阅读领域投放力度最大的广告主稳定为七猫免费小说,投放量断层领先。
(除单独标注,文章其余配图、动图截取均来自企业官方发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