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如何寻找医疗产业下一个10倍增长机会 | 医疗创投新风向大会

海若镜·2022年08月29日 13:29
迭代认知、拓宽边界、长期投入、协力共行。

近日,36氪医疗创投新风向大会在京举行,大会共话“增长”,探讨临床真需求,找到并帮助真正有创新、有技术、有市场、有价值的中国医疗企业,破除行业信息壁垒,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同增长。

医疗健康是穿越周期、发展潜力巨大的赛道。过去医疗行业不乏10倍增长的企业,当下中国基础研究能力正在勃发,创新势力正在崛起,大变局中,新生代企业正聚焦临床真痛点,突破技术卡脖子,跨越市场艰与险,步步为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改变医疗的固有格局。

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受邀在大会上发表了《如何寻找医疗产业下一个10倍增长机会》主题演讲。陶峰认为:“在当下时点上看到的项目和三年前、五年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类似的话,我觉得应该要警惕。 在今天这个市场上,已经没有不需要冒风险还能获得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我们只有通过迭代认知、拓宽边界、长期投入、协力共行,来找有十倍成长空间的项目。”

以下为本次演讲实录:

非常感谢36氪的邀请。投资10倍项目,我想是每一个投资人的目标、挑战、理想,也是最大的成就感来源,特别在今天这个时间点上。大家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医疗行业可以说碰到一个寒冬。

在这个时点上和大家交流“10倍增长机会”,我想既是我们对投资思路的一个总结,更是对我们内心相信的东西的一个拷问。

如何才能在投资上获得成功?

成功投资人、投资机构,之所以能够获得巨大的成功,我们总结出了三个关健词:认知迭代、把握趋势、拓宽边界。

大家都知道,投资赚的是认知的钱。关于认知迭代,什么叫认知?你相信未来会发生什么,和未来实际会发生什么之间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比较小,也许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但如果差距很大,这个结果恐怕有点堪忧。

这里尤其要强调的是认知迭代,我相信很多投资人都应该投过一些不错的项目,获得了不错的回报。但在今天这个时点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变化,我相信过去的成功经验,也许会成为未来的负担。

你了解的、熟悉的、有信心的范畴,是你的舒适区。但最困难的就是跨越舒适区。比如说我们今天看一个项目,创始人从谈吐到背景你都看到了熟悉感,甚至某个成功创始人的影子。包括产品,更是可以自行想象出很多内容:他的方案、他可能会碰到的困难、他在监管上会遇到的挑战,你似乎都能提出不错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再到商业化,更是有无数的想法,甚至还有一些资源能够对接。

那么在今天,我们面对这么一个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警惕。在这个时点上,看到的项目应该和你三年前、五年前所见有所不同,如果类似的话,我觉得应该要警惕。

第二,把握趋势。环境也好、趋势也好,无法改变,我们只能以拥抱变化的心态,来思考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样的机会。

第三,拓宽边界。投资我想决定性的是两样东西,一个是赛道,一个是选手。选手这个问题当然很重要,大家一直说投资就是投人,但是我们如果真正认真的思考一下我们会发现,取得巨大成功的项目,首先还是来自于他做了对的事情,首先是赛道,而且这个赛道往往是新开辟的赛道。

我们今年和很多投资人交流,大多数选择了三大策略之一:“躺、卷、润”。躺就是什么都不干,卷就是还是积极干,希望通过砸更多的资源,希望能够通过大力出奇迹在赛道中脱颖而出,润就更不谈了,现在有很多机构号称要去海外开办公室。

这三个策略之外,我们面对未来,应该要寻找第四条道路,在现有赛道基础上,如何拓宽边界,开辟新的赛道,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机构投资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所在。

前面是一些务虚的思考,下面和大家实际的探讨一下一些实际的角度和观点。

投资行业面临的四个挑战

最近,很多LP会问我们这四个问题,我想这四个问题也是目前行业面临的四个主要挑战。

挑战之一,就是中国市场创新产品的支付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医保收入本身面临更大挑战,疫情又是雪上加霜,去年的疫苗支出和核酸支出给本来就不宽裕的医保带来更大压力。我们过去面对投资人的时候,总是讲,医疗行业是一个创新驱动的行业,人口老龄化,临床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之类的诗和远方,但现实来讲我们也面临着集采等现实压力。

现在二级市场很多人都说发生投医药创新的逻辑发生变化,我想支付端是第一个压力。

第二个挑战,地缘政治的压力。从募资端,到供应链安全,到未来市场的开拓,乃至于未来资本市场的退出,都带来全方位的挑战。而且可以看,未来几年内,这样的压力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我们也只能选择去面对。

第三个挑战,人口老龄化呼啸而来。我想人口红利,年轻人消费观的觉醒和城市化是过去中国经济快速成长主要动力,面向未来,老龄化社会会带来哪些变化?

第四个挑战,是人才需求的压力。产业走向成功,需要一个环境,这个环境用“生态系统”来比喻的话,包括了市场需求,也就是土壤;政策客户,也就是阳光雨露;资本投入,我们把它比作肥料;但最核心的种子,我觉得是一批有视野、有情怀、有能力、有经验的创业者。在目前的环境下,这个种子还会不会落在中国?特别是那些具有全球视野的创业者,会不会把中国作为他们未来发展的重心?也是有很多投资人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那在这四个问题之外,我们也发现,目前全球存在一个重要共识,就是环境和气候保护,低碳发展的问题。我相信今年夏天的经历,也会进一步凝聚共识。

如何应对行业挑战?

面对这四个挑战,我们对投资机会有一些思考:首先,面对支付问题,中国的医疗产业需要建设新的支付能力,而投资机构在这方面应该要有所作为。企业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在产品市场上,通过产品和服务来创造价值。

支付方作为最终的买单方,我想我们要承认,中国公立医保面临的压力和限制,会长期存在。医保的首要任务是为14亿人提供基本可负担的医疗保障。应该说中国医保这个任务完成得很不错,在过去15年已经给市场带来一拨比较好的发展机遇,把蛋糕做得足够大。但同时,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新支付方的崛起,也没有停止过。商保的业态、商保的比例,近年来还是发展非常快;商保的形态也从过去的重疾险、百万医疗一直到惠民保的崛起,对现有支付方起到良好的补充。我们相信这一变化中一定会产生巨大的商业机会。

当然,创新药、消费医疗等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也视为是在探索、寻找新的支付方向。

第二个,关于地缘政治的压力,启示就是寻找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投资机会。过去,许多国产的产品市场做得一般,并不完全是技术达不到标准,但更多的是来自于需求方。在过去,采购国产产品,很多情况下还是面临一些压力。但是在目前的地缘政治压力下,供应链的安全和保障、国产供应方寻找和替代,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

我相信在这个方向上,我们要相信需求,需求是让这个行业最终能发展起来的最关键因素,同时我们也相信很多本土创业者的企业家精神和在这方面的努力。

第三个,关于老龄化的社会。前面教授也提到了,2020年开始60后开始进入老龄社会,70后也快了,60后和70后的成长经历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他们的消费观和消费能力都和40后、50后老人有很大差别,那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我相信是非常大的课题。

过去20年,互联网企业的成功,新消费品牌的成功,都是来自于年轻人消费。那面向新的老龄化的社会,老年人消费能力释放,会带来怎样的投资机会?我想这是我们作为投资机构来讲要积极探索的事情。

第四点,关于创业团队,从我们的观察上来讲,我们发现现在创业者的背景经历,和生物医药第一代的创业者是有差别。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热潮是从2010年左右,海归、科学家,特别是海外大型药企工作过的人回来开启的,我想这类创业者当然还会持续存在。但是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我觉得会有新的一批的创业者会出现,而他们的画像,真正来自于科学前沿,在全球走在比较前沿的,来自于科研机构或者是高校。

在过去,中国的基础研究和基础教育没有达到这样的程度,这样背景的创业者相对来讲比较少,但是随着十年来中国基础研究的突飞猛进,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一些前沿方向上,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中国科学家,开始走在全球科研前沿,他们也关注把他们的研究方向化作实实在在的机会,开始创新,我想他们是下一代创业企业、创投机会的一个来源。

第二个来源,我们也看到,本土的创业者,现在越来越不能小觑,随着中国医疗行业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也好,在器械、在诊断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创业者,具备了过去只有在海外大机构才能得到的实践机会,产业化机会,以及产业化的经验和能力。

所以我们坚决相信,作为华人来讲,中国目前仍然是创业者的首选之一。

第五个,我们非常关注全球重要共识,特别是低碳和环保带来的的生产方式,比如说合成生物学,生物基产品等领域,助力环保升级。

博远的投资布局

接下来是我们博远布局的一些赛道和方向上的努力。面向未来,在创新支付方式的赛道上,仍然有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如何扩大它的客群,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承保人的需求,博远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我们投资的镁信、熠保都是这个领域佼佼者。在消费医疗方面,我们也在做更多的布局和尝试,如健康食品、眼科如眼视光和美瞳等等。

在卡脖子技术方面,我们也积极布局,投了国内做过滤膜的公司关怀医疗、做液相色谱的华谱科仪等。对于这个方向,我们现在觉得中国企业只要能够做出基本满足需求的产品,就应该对他们进行支持。

在银发经济方面,我们也做了探索,我们投了针对于老年市场的公司,叫邦邦机器人,是辅助老年人出行的,包括电动轮椅等等一系列产品,面对的是国内外市场。

在创业者画像上面,我们更是做了很多的尝试。投资了炎明这样由全球一流科学家和行业老兵合作的创新公司,我们也也有丰富海外经验的创业者到中国创业,也有很多有本土优秀企业工作经验的创始人。

在低碳和ESG领域,我们投资了微元和惠利这样的技术和选品都具有鲜明特点公司。

总结一下,我们说在今天这个市场上,已经没有不需要冒风险还能获得高回报的投资项目,我们只有通过迭代认知、拓宽边界、长期投入、协力共行,来找有十倍成长空间的项目。谢谢大家。

+1
79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家乡是井水,香甜而不活;外面是大海,咸腥但辽阔。

2022-08-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