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加速落地,高新区聚焦重点产业打造“双创”高地
6月28日,秦创原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高新区举行,开幕式和六场论坛涉及到重点项目签约、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献策、支柱产业发展机遇探讨等,为高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及产业链水平提升注入了新动能。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贾敬敦表示,此次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国家高新区对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和支持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
西安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始终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产业向高端迈进作为重要任务。为顺利完成2023年初步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出台了“四个高新”建设实施方案,其中“科创高新”实施方案旨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着力打造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创新生态高质构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科创高新。
产业园区加速落地,科创高新成绩斐然
这些目标需要产业载体的落地来切实实现。在2022年前半年,高新区聚焦“55611”现代产业体系,在区域产业规划和产业园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在生物医药领域,位于西安高新区草堂基地的西安国际医学制剂中心,计划总投资15亿元,总占地面积100.4亩,将主要用于中医药品、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建成投产后,可实现产值10亿元。天承生物杜仲叶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占地115亩,总投资6.8亿元,拟建设杜仲叶系列加工产品生产线,建成投产后预计第一年便可生产109000吨杜仲系列产品,预计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以杨森制药、巨子生物、康拓医疗、力邦制药等为龙头企业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助力西安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埃顿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总建筑面积7.78万平方米,建成满产后年产值将达60亿元,将为比亚迪等本地及周边汽车企业提供国际一流的配套产品和服务。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形成包括“三电核心部件、零部件加工、整车制造、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及后期服务”等汽车产业链,其中动力电池、汽车电子和整车制造环节已聚集了三星环新、众迪锂电、比亚迪、开沃等知名企业,正在聚力打造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和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在电子信息领域,位于西太路与终南大道西南角的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是西安高新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地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创新平台,项目以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主攻方向,按照集成电路企业总部、人工智能园、工业互联网园、国家电子实验园四个功能区划分。全面建成后将聚集超600家企业,带动3万人就业,成为陕西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以及下一代半导体芯片和人工智能产业全面研发投产的策源地……
系列产业园区和项目的加速落地,让科创高新的建设落到了实处,并对西安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这些均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今年一季度,高新区实现GDP 775.41亿元,同比增长10.1%。呈现出高开稳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开门红”为全市经济平稳开局提供了强力支撑。
政策机制托底,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项目的高效落地源于西安高新区良好的科创生态,特别是在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的机遇下,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机制创新,高新科创生态持续优化。
2021年3月,高新区出台的《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科创九条”),设立9亿元支持资金,加速了高新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创新生态构建,最大限度的释放创新发展的 “红利”。
在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机遇下,高新区持续做好机制创新,比如持续扩充硬科技创新要素交易市场服务功能、研究设计供需智能匹配系统方案;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与技术交易服务,深化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平台,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设等措施,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高新区通过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阿秒光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建设,加速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光子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建设运行,形成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等为主的创新平台体系,筑牢了跨越式发的创新底座。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继续践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使命,加强双链融合发展,打造“秦创原平台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加快建设“科创高新”,加强辐射带动,加快硬科技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创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