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欲加码调控给楼市降温,北京深圳二手房惊现“倒春寒”
行业动态
1.房企拿地热情高涨,三天内二线城市拿地超780亿
财联社4月27日讯,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截止到4月24日前,已经有21家房企年内拿地过百亿。其中,融创中国拿地数量已经接近80宗,总金额高达565亿,排名第一。
最近多个城市土地市场开始活跃,特别是武汉、无锡、杭州、南京、惠州等。部分城市地产市场小阳春,叠加融资难度大幅度缓解,房企抢地现象再次出现。4月23日-25日这3天,热点二线为主的城市卖地金额超过780亿。
2.社科院:东部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达13.5%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8日共同发布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8~2019)》。绿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日益普遍。
2018年,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平均为10.7%。按四大区域分析,东部农村宅基地闲置程度最高,西部次之,东北第三,中部最低。绿皮书建议,分区分类推进宅基地整治、适度放活宅基地流转范围、提升农户参与度、完善补偿标准、多渠道筹集资金、提升退出宅基地复垦率等。
3.仅持续月余,中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小阳春”退热
财联社4月30日讯,仅持续月余,中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小阳春”已经开始出现消退迹象。成交乏力是北上广深等城市4月房地产市场的共同特征,“小阳春”热度难以延续。
贝壳研究院2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二手房市场表现看,4月市场并没有延续“小阳春”的热度,中介机构链家二手房实时交易量甚至出现了20%-30%的环比下降。
4.大型房企“去库存”进行时 二线城市项目计提跌价准备
财联社4月30日讯,数据显示,大型房企的存货在2018年以及2019年一季度普遍出现了大幅的上升;这也是今年一季度,诸多房企打折“抢收”、万科提出“巩固基本盘”的深层原因。
在财报中,多家房企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其中,一线城市如上海、广州的项目包含其中;二线城市如成都、西安、天津、厦门最为常见;三四线更是“重灾区”。
5.资本退潮 长租公寓重新洗牌
财联社4月30日讯,种种迹象显示,去年开始火起来的长租公寓已开始降温,但这还不是结局。随着资本退潮,长租公寓的一些行业乱象逐渐浮出水面。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市场降温,长租行业的竞争将从早期的野蛮增长向精细化运营方向逐渐发生转变。未来,企业的运营能力将成为生存关键。
6.半价购房?直接落户?小心“人才新政”变相推高房价
上观新闻发文称,引进人才当然没有错,在住房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政策,也是可选的促进方式。
但优惠政策,不应违背市场规律,不应搅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人才和楼市之间的关系,决不可本末倒置,尤其要避免以引进人才为名行推高房价之实的情况发生,这样人才政策本身就应予以充分反思。
7.年内32城公积金出新政:多地收紧,刚需成重点
财联社5月2日讯,今年以来,天津、东莞、西安等地印发公积金新政,调整方向均为收紧。具体表现为限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提高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限制甚至暂停异地公积金贷款等等。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以来已有32城在公积金政策上发力。
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
财联社5月2日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扬尘管控,严格落实施工工地扬尘管控责任。通知要求,要积极采取施工工地防尘降尘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管理,并加强物料管理,在规定区域内的施工现场应使用预拌混凝土及预拌砂浆,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或砂浆的场所应采取封闭、降尘、降噪措施,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采取覆盖等措施。
9.今年全国棚改计划开工量减少51%
财联社5月2日讯,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各地2019年的城镇棚户区计划改造套数出炉。对比2018年,37个省市2019年棚改套数共计285.29万套,较2018年588万套的计划改造套数减少近51%。
分析师称,2019年棚改开工目标的大幅下调,预示着由棚改带来的商品房销量在全国商品房总销量中占比会逐步走低,直接影响体现在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棚改利好亦将逐步减弱。
房企动态
1.保利地产:一季度净利超23亿元 同比增22.51%
财联社4月26日讯,保利地产披露一季报,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225.78亿元,同比增长12.14%;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22.51%。一季度,公司销售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签约金额1096.6亿元,同比增长26.1%。
2.碧桂园:4月份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72.2亿元
财联社5月2日讯,碧桂园公告称,本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连同其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于2019年4月单月共实现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人民币472.2亿元,较2018年4月同比增加1.17%,归属本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508万平方米,较2018年4月同比增加5.20%。
3.万科A: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3.75亿元
万科公告称,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3.75亿元同比增加56.93%,净利润11.21亿元,同比增加25.23%。净负债率44.8%。
地方动态
1.北京“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正式施行
财联社4月27日讯,从北京市人民政府获悉,《北京市住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暂行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于4月24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今后在北京新购房的业主若发现房屋相关质量缺陷,可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申请。
2.深圳公积金提取、贷款“新规”征求意见 微调原提取、贷款政策
财联社4月28日讯,深圳市住房公积金中心28日公布《深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有关事项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值得关注的是,新规对原提取、贷款政策进行了微调,包括骗提职工将被限制提取以及实施联合惩戒,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将可申请公积金贷款等。其中,租住公租房的职工每月可提取的额度为实际房租;违规提取的职工,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提取公积金。
3.深圳发布公积金新规,共有产权房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深圳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指出,新规对原提取、贷款政策进行了微调,主要包括租房提取额度将进行差异化安排、骗提职工将被限制提取以及实施联合惩戒,限制交易类和共有产权类住房将可申请公积金贷款等。
从整体政策基调来看,深圳延续了对“住房保障”的重视,譬如,租公租房每月可提实际房租,共有产权类住房也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4.青岛拟取消公积金二次贷款间隔两年期限 6月1日起执行
财联社4月29日讯,青岛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关于取消我市住房公积金二次贷款间隔期限的通知》。《通知》提出,取消青岛市住房公积金二次申贷须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满两年的期限限制,首次公积金贷款结清后,即可申请二次公积金贷款。同时,二次申贷其他事项仍按原规定执行。
5.北京二手房遭遇“倒春寒”?4月交易环比下降三成
财联社4月29日讯,29日,贝壳研究院发布报告称,4月份北京二手房市场没有延续3月份的持续上升态势。4月北京链家二手房交易量比3月份下降34%,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价格方面,4月均价与3月基本持平,均价向上动力不足。贝壳研究院指出,4月北京链家二手房交易量比3月份下降34%,这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结构性因素影响明显,而4月均价与3月基本持平,均价向上动力不足。
6.丹东:二手房加入限售 同一楼盘房价月涨幅不能超0.6%
财联社4月29日讯,近日,丹东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从4月27日起,对非本地户籍家庭在市区范围内允许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对本地和非本地户籍家庭凡在市区内购买住房,自网签购房合同备案满5年,并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方可上市交易。同时,《通知》规定了市区范围内的新建商品住房申报预售备案价格不得高于周边同质可比房屋的当期网签销售均价。
在售商品住房的销售价格,同一楼盘商品住房销售价格每月环比涨幅不得超过0.6%等稳控房价工作目标,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价格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价格备案手续,住建部门停止办理商品住房买卖合同网签备案。
7.苏州市正在研究新一轮的楼市调控政策
4月29日周一,有消息称苏州楼市仿佛回到了2016年时期的“四小龙”时代——不仅新房、二手房市场颇为活跃,土地市场也出现回暖,板块“地王”层出不穷。
在此之前的4月24日,苏州一口气出让5宗涉宅用地,地块分布于姑苏市中心、吴中太湖新城、尹山湖、相城望亭和新区狮山板块。
一天下来,这次土拍共狂揽135.7亿元,地块最高成交总价为50.2亿元,最高成交楼面价为26288元/平方米,最高溢价率为56.7%。
8.上周北京新建住宅成交47亿 环比上涨近四成
据北京中原统计数据,4月22日-4月28日,北京新建住宅市场成交47.46亿元,环比前一周成交额上涨37%;成交693套,环比前一周增加227套。
9.香港4月房屋销售量7822套 同比增长17.7%
财联社5月3日讯,香港4月住房销售额70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618亿港元。香港4月房屋销售量7822,上年同期为6,646。
10.4月深圳一手房成交量同比增4成 二手房成交量创16个月新高
财联社5月3日讯,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深圳一手住宅成交量同比增幅较大,二手房更是创下16个月来新高。
4月份,深圳市一手住宅成交2704套,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成,成交面积257525平方米,同比增加37.7%。在二手房市场方面,上月全市成交量重返8000套之上,创16个月以来的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