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终于在旧金山推出拼车服务,但是司机、乘客一天只能用两次

账号已注销·2016年09月30日 14:43
在Google描绘的共享经济中,乘客与司机不是买卖双方,而是协作者。

自8月31日Google宣布将于今年秋年推出Waze拼车服务(导航软件Waze被Google在2014年斥资约11美元收购)后,公司一直相当低调地在旧金山湾区进行了一系列出行测试。而今天,这一服务将正式通过Waze的两款 App上线。

与之前透露的信息大致相同,Google将限制乘客与司机的开单次数——一天不得超过两次,主要面向早晚通勤高峰时段,司机只向乘客收取油钱与车辆磨损等基本费用。

据科技媒体The Next WebWaze报道,Waze官方在今天正式公布了“湾区拼车服务方案”的最新进展:

“Waze的拼车服务测试已经逐渐对新用户开放。目前,旧金山的通勤者可以正式享用这一服务。其中,驾驶员可以通过Waze的原版应用进行注册申请,而普通乘客可以通过独立应用Waze Ride发出呼叫请求。”

Google的汽车共享方案与竞争对手们有很大的差异。而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就在于“司机在不同服务中所扮演的角色”。在Waze提供的拼车服务中,司机都是白天有工作的员工,而这些人庞大是驱动整个服务运行的关键;Uber、Lyft以及其他用车共享平台则是通过吸引大量将驾驶任务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司机来组建共享出行车队。

换句话说,Lyft 与Uber的拼车服务允许同行的乘客共同分担费用。而Waze的服务则恰好相反,让司机们来分担乘车费用。实际上,Waze已经非常明确地在官网“常见问题”中向潜在司机用户解释了这一个问题:

“司机获得的订单费用主要是为了能够填补汽车出行的各项成本,而不是以赚取各类可行性收入为目的。”

其实早在2015年Waze就在以色列进行了拼车试点。Waze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继续在以色列本地扩大运营范围,与此同时,旧金山湾区则是其第一个美国试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Google采取的方式更贴近“汽车共乘”这个词汇的意义。从收入分成来看,司机得到的费用最少,同时乘客负担的费用额度也更小。在这里Goolge想强调的是“协作消费”,因为Waze平台的服务宗旨只是让司机寻找同路人,把身边的空座填满。也正因为如此,Google才没有像Uber与Lyft那样对司机申请人的背景与车辆进行严格审批。

减少未来道路上的机动车数量(特别是旧金山湾区交通极其密集地地区)听起来是一个十分宏大的目标,而这也是目前包括Uber、Lyft、Google正在为之努力的事情。

但是,除了从“协作消费”中获得收入,Waze的拼车服务也许会带来另一种可能性——在未来构建起一个庞大的“自主任务驱动型拼车网络”,平台概念被模糊化,而乘客与司机则变身为合作者。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一年举办数十乃至上百场比赛,迅速积累名气,获取核心用户

2016-09-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