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科教育完成3亿人民币B轮融资,王亚伟千合资本领投,同时发布多项产品升级
慧科教育今天召开5周年发布会,宣布完成B轮3亿人民币投资,王亚伟的千合资本领投,之前投资者复星昆仲等机构跟投。同时慧科宣布2B业务和2C业务拆分运营,2B业务包括慧科线下课程研发业务,慧科研究院,高校邦和课工厂,2C业务包括开课吧和找座儿,同时慧科宣布高校邦平台永久免费。
慧科教育创始人CEO方业昌表示,就像Uber和Airbnb是出行和住房领域的共享平台一样,慧科致力于做教育领域的共享平台,Uber没有一辆车,Airbnb也没有一间房,慧科也几乎没有全职老师,慧科要做的是课程研发、教育服务和MOOC平台。方业昌将Uber和Airbnb定义为人和资产的连接,而教育是人和服务的连接,不仅仅是信息的沟通这么简单,需要在服务方面做得更重。
慧科同时发布了开放平台Uloop和互联网+全品类课程体系。慧科希望把Uloop打造成一个生态系统,吸引内容提供者、技术提供者、出版商以及其他提供教育服务的企业和个人,分享慧科的资源,并在Uloop的平台上贡献服务,实现双向的开放。慧科教育最初做的就是与大学合作进行学科共建,把业界的创新带到学校里来,此次慧科与众多高校和名企联合发起“中国教育创新校企联盟”,将在高校完成互联网+金融、+医疗、+智能制造等等专业的设立。
投资人王亚伟现场简单分享了投资慧科的逻辑,首先教育处于风口,慧科已经在赛道上处于一个有利的位置;其次慧科依靠自身资源,已经走进了高校,进入了教育的核心,而不是简单停留在培训的外围,构建了足够的护城河;最后是对团队价值观和执行力的认可。
我们对慧科教育做过多次报道,在美国产业的革新可以很迅速的向大学进行渗透,例如苹果推出iPhone不久,斯坦福就开出了iOS开发课程,然而在国内这个过程是很慢的,慧科通过与阿里、IBM、百度等企业进行合作,对行业资源进行整合,结合自身的研发能力,提供教育解决方案,更好的将业界的创新带到学界,促进产教结合以及学生就业。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慧科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布局。以下做一个简单梳理:
To B业务
- 线下业务:传统业务,与高校共建前沿学科;
- 慧科研究院:教学体系的研究,将前沿技术转化为课程;
- 课工厂:在线课程视频制作;
- 高校邦:针对高校的MOOC平台,强调服务高校,可与教务系统对接;
To C业务
- 开课吧:兴趣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平台;
- 找座儿:提供针对就业的微专业课程和就业服务,职业教育平台。
我是36 氪专注报道互联网金融和教育行业的作者Justin,欢迎大家与我联系,切磋讨论。我的微信是 :196215239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