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搭乐高一样造房,远大开启低碳建筑新革命

未来城不落·2022年04月14日 16:37
结构、墙窗、机电全部都在工厂制造,然后到现场安装。

你相信吗?28小时45分钟就能建成一栋11层房子。

远大科技集团做到了。2021年7月16日,该公司正式发布全球首创不锈钢低碳建筑“活楼”,这座尺寸单一却户型多样的11层建筑被称为“家园1号”,仅用28小时45分便建造而成。与速度同样震惊全球的,还有这栋楼的生态意义。

“全世界最大的资产是建筑,与人类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也是建筑。但是,建筑行业,现阶段来看,是全世界最落后的行业”。作为远大集团总裁,同时也是在建筑领域研究多年的技术专家,曾荣膺“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张跃表示,目前,全世界的建筑绝大部分都是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但时间长了,混凝土容易开裂,钢筋也很容易锈蚀,因此这种建筑的寿命最多五十年。“很难想象的是,几代人以后,地球上将会被建筑垃圾堆满。”张跃还进一步提到,“由于每隔几十年就要重建钢筋混凝土建筑,也就意味着要不断地开山凿石,不断地来烧水泥,也需要不断地在河里挖泥沙。因此,就会长久地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这关系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质量,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

据介绍,不锈钢工厂化建筑——活楼做到了百分之百工厂化。其结构、墙窗、机电全部都在工厂制造、调试完成后,到现场安装,如同乐高的积木式搭建。专业人员只需拧紧螺栓、插接水电,将超大的飘窗和阳台轻轻往外一推,加以固定就成型。活楼的拆除同样非常简易,实为逆向的安装过程。由此,活楼可以异地复建。

整栋活楼采用的都是不锈钢,没有使用一点混凝土。不锈钢极为耐久、抗震,活楼选用的不锈钢比碳钢耐腐蚀95倍以上,寿命至少是1000年。远大方面认为,活楼解决了碳排放问题,使得地球不被混凝土垃圾淹没,使得房子成为世代相传的财富。

2021年6月28日,湖南省住建厅公布了列入住建部主导的湖南省第一批绿色建造试点项目,远大科技集团申报的“小天城二期项目(含家园1号)”名列其中。远大活楼产品以国家绿色建造试点项目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建筑行业尤其是钢结构住宅建筑的领头雁和风向标。

在节能减排背景下,发展绿色建筑成为大势所趋。为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政策。2020年7月发布《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就提到,推动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不可降解的混凝土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功臣良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百年后的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时代不同了,人们的需求也不同了。”古鲁幻想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立新表示,“预置装配式在工厂里完成批量生产,可以降低成本,而且质量有很大的保证。尤其是随着中国的建筑行业的人员越来越老化,年轻人不愿意再干这个行业,所以人工的成本越来越贵,装配式建筑成为必然趋势。”古鲁幻想帮助消费者定制个性化建筑与生活空间。

相较传统建筑,活楼的运行能耗可以减少90%。每平方米每年的建筑能耗(空调、新风)大约13度电。以100平方米的活楼住房为例,一年的空调及新风电费可能只有700元至800元。因为活楼窗户采用了4层的多玻窗,超级隔热。与此同时,外墙采用了22厘米的岩棉,另外还借助远大热回收新风机,回收80%排风热量。

春日雨夜,长沙东郊的远大科技集团园区内,没有灯火通明,只有寥寥可数的路灯。目之所及,是黑漆漆的一片。这座活楼在夜色下,露出暗淡的影子。在这里工作的人都习以为常,他们说,平时的夜里就是这样,为的是低碳节能,“我们已经习惯了”。

低碳节能是远大的标签之一,堪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家成立于1988年的民营企业,因非电空调发家。但如今,张跃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远大活楼上。远大集团将活楼描述为“建筑界的特斯拉(车辆)”,将其视作未来建筑,属于未来理想生活的一部分。

张跃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坚信,活楼,已经完成了0到1的过程,未来会在全球遍地开花,实现从1到N。

支撑活楼的核心部件是远大研发的不锈钢芯板。两块钢板间夹极薄的芯管阵列,采用远大发明的1100°C热风铜钎焊而成。远大方面称,不锈钢芯板已申请了75国专利认证。它是目前应用在建筑领域强度最高、韧性最大的材料,可有效提高抗震抗风能力,实现建筑大幅度轻量化。

张跃表示,考虑到钢筋混凝土建筑的寿命及其带来的生态问题,全世界的建筑建材革命势在必行。而活楼最大的特点是成本最低,碳排放最少。

活楼虽然可以减少垃圾,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钢材的生产过程也有大量碳排放。远大能否敦促供应链更好地减碳?对此,张跃认为,如果要进行优先排序的话,首先是不要使用混凝土的问题,然后是工业效率的问题。关于使用混凝土的问题,第一是建筑混凝土垃圾没法处理;第二是混凝土没有延展性,地震来了房屋会轰然倒塌,形成建筑垃圾。

“耐久要成为工业的一个基准、一个共识。要让任何工业产品用得更耐久。如果企业家把产品的耐久性,把能源效率、资源效率当作追求的重点,那么整个资源环境就会变好,工业效率也会提高。”他说。

被远大叫好的活楼,属于新生事物,能否叫座,还是未知数。

在地产业工作了20余年,如今在一家知名地产公司担任副总裁的刘建华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像造汽车那样建房子,即所有预制件在工厂做好,然后集中到施工现场装配,尽可能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确为地产业的趋势之一。另外,可装配建筑对预制件的性能要求非常高。有没有规范的,足够多的厂家生产这类预制件,且它们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碳排放问题,是可装配建筑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他指出,倘若用于可装配建筑的预制件成本很高,地产商们对可装配建筑的接受度会大大下降。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绿金,作者:方李敏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全球无人机市场注定需要开启一场功能革新。

2022-04-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