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IM工具惹的“祸”,很多人已在邮件中省掉了开头的问候和落款

果子York·2013年09月16日 17:53
在写邮件时,我们也被教导说邮件最好越短越好,不要废话,这也进一步消除了E-mail 同短消息之间的差别。因为在短消息中,人们已经很少会先打招呼,然后再说事情,传统邮件开场的问候语以及最后的落款,这些在短消息中都直接被忽略掉了,渐渐的这个习惯也开始延伸至相对来说更为正式的邮件中。大部分我收到的邮件开头甚至都没有一个带着“Engene”的问候,邮件最后也很少有落款,因为邮箱地址已经表明了发件人是谁。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Eugene Wei,文章中他表示IM 应用已经影响了我们发邮件的格式。

Krystal D’Costa 曾在发表在 Scientific American上《为什么我们会在邮件中落款“Thank you ”》一文中写到:

在短消息时代,在邮件中落款“Thank you”、“Sincerely” 等已经开始显得有些过时了,但是在邮件中保留这些习惯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这个发件人语气和态度较难揣摩的电子通信时代。我们有时会以“Talk later”、“talk 2 u tomorrow”、甚至就是一句简单的“Bye”来作为正式场合或公报的结尾。“Thanks”和“Thank you” 已经演变成我们邮件中常用的落款形式,很多非常传统且正式的用词都被“Thank you” 所取代。只是,这个最后的“Thank you” 究竟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它要比“Sincerely”、“Yours truly”要好呢?

这样的落款方式,其实从侧面反映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E-mail 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比写信更快的,用于联系他人的方式。同时,更加快速的通过电邮发送和接受信息,对应的,也意味着读和回复也需要更频繁的占用收信者的时间。因此,发信者应该意识到一点,即:自己发送信息会给收信者带来一定的回复压力,正因如此发件人应该在邮件中表明其真诚可信的态度。“Sincerely”和“Yours truly” 正是用于建立这种信任,信任也是收件人决定回复与否的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垃圾邮件除外)。只是时至今日,互联网使得陌生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几乎为零,信任已经较少的成为影响收件人是否回信的一个指标了,人们更多的是看有没有时间。

我并不同意文末关于亲近的结束语,对于维系联系双方关系至关重要这一点。

邮件同短消息(SMS,Facebook, Twitter DM’s, Whatsapp 等) 之间的区分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在写邮件时,我们也被教导说邮件最好越短越好,不要废话,这也进一步消除了E-mail 同短消息之间的差别。因为在短消息中,人们已经很少会先打招呼,然后再说事情,传统邮件开场的问候语以及最后的落款,这些在短消息中都直接被忽略掉了,渐渐的这个习惯也开始延伸至相对来说更为正式的邮件中。大部分我收到的邮件开头甚至都没有一个带着“Engene”的问候,邮件最后也很少有落款,因为邮箱地址已经表明了发件人是谁。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通常的语音人机交互中,语言AI难以对用户的模糊表达作出理解。而思必驰的“对话管理”技术则允许机器与人展开多轮次交互,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和对用户行为习惯的学习了解用户的真实意图并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该技术的逻辑对话只能在一定的知识域内才能有效实现,这要求思必驰技术与合作方业务的深度耦合。

2013-09-1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