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科技创始人姚明受邀出席「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大会,共话银行科技应用「挑战」与「方向」
近日,第六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大会在沪成功召开。洞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姚明受邀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德勤、IBM等数字化领域专家一同出席会议,共话隐私计算等技术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伴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服务的变革,已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如何把握科技发展方向,快速认知和应用前沿技术,并有机融入业务前端,达到后、中、前台的快速联动,安全释放数据的最大价值,如何贴合市场的变化,促进产品和服务的主动变革,是下一阶段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和挑战。
7月15-16日,第六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洞见科技作为中国隐私计算领军企业,受邀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德勤、IBM等银行/咨询/科技机构齐聚亮相,为与会400余位嘉宾带来关于科技赋能普惠金融、塑造银行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金融安全合规、中小银行科技应用挑战、数据安全及隐私保护等热点话题的20余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建言献策。
在以「中小银行进行科技应用的挑战和方向」为议题的圆桌对话环节,洞见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姚明,与来自IBM、上海银行、山西银行、哈密市商业银行的专家共同分享科技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实践经验。
姚明认为,从技术视角来看,一方面,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体现在科技为金融创新赋能,无论是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传统金融科技,还是近两年被密切关注的数字虚拟员工、私域流量运营等新金融科技,在服务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创新的过程中,都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支点,使得中小银行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形成鲜明特色,在用户获得方式、业务经营方式、用户体验提升等方面与大型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赋能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同时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而科技创新就是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不断寻找和提供新的技术最优解的迭代发展过程,科技的最终目的是「向善」的。
姚明表示,金融科技在区域性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应用存在两个不均衡——人才资源不均衡和数据资源不均衡。这种资源的不均衡限制体现在其人群覆盖度、样本有效性相对较差,导致金融科技的应用从系统(包括工具、模型等)到场景都存在较大差异。在业务冷启动期,中小银行可以借鉴大行的经验和成果,但当业务运行起来后,就必须针对差异化特点作出快速调整,并跟随时间、人群的变化作出有效的模型迭代。
姚明总结,洞见科技对于不同业务体系和规模的银行提供「点、线、面」三种不同的服务模式:对于大型银行提供「点」型服务,即在其某一特定业务或技术环节,通过数据、算法、工具等针对性服务并解决某一具体痛点;对于中型银行提供「线」型服务,即提供端到端的覆盖某一业务条线的解决方案;对于更区域化及更有特色的地方性银行提供「面」型服务,即提供完全覆盖整个业务,甚至从获客、风控、转化到运营的系列产品及服务。
姚明分享,根据国家提倡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的政策,洞见科技作为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的「连接器」,通过隐私计算和数据智能技术帮助地方政府建设数据能力开放平台,实现政务数据到金融应用的安全通路,最终服务于地方实体经济。这种方式:一是解决了区域性银行对于数据使用能力不均衡上诉求,二是发挥了地方政务数据的优势特性和服务于地方人群、地方金融的价值,三是推动了政务数据在共享开放大背景下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
姚明坦言,金融科技在为银行业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有一定的传导性,科技企业在服务银行时,要首先满足「安全、可信、可监管」的特性,这也是未来金融科技发展的必经周期。
在大会颁奖环节,洞见科技凭借硬核的隐私计算与数据智能技术实力,以及在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的成功落地应用能力,荣获「商业银行隐私安全计算创新应用奖」。洞见科技作为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的技术「连接器」和业务「增效器」,未来将继续深耕金融行业,以隐私计算等可信AI技术赋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实现数据融合价值的安全释放及业务应用效果的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