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了创新药研发“死亡之海”,杭州贝达药业十年磨一药

36氪浙江的朋友们·2021年05月05日 08:27
截至2020年年底,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累计销售额已超90亿元,惠及28万名晚期肺癌患者。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每日商报”,作者 茹雪雯 审稿 张勇,原标题《靶向抗癌药惠及28万名晚期肺癌患者 贝达药业海归博士团队十年磨一药》,36氪经授权转载。

2016年1月8日,杭企贝达药业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浙江省企业界荣获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是中国化学制药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这款于2011年问世的创新药,是海归博士、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带领团队,用整整十年时间攻下的“高地”,一举打破肺癌靶向治疗长期被进口药垄断的局面。截至2020年年底,盐酸埃克替尼(凯美纳)累计销售额已超90亿元,惠及28万名晚期肺癌患者。

据丁列明回忆,2002年他刚刚归国创业时,国内的创新药研发就像一片寸草不生的“罗布泊”。由于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业内的普遍观点是“做创新药等于找死”,很少有团队与公司敢于涉足。在近似真空的创新药研发与产业环境里,他与团队潜心钻研、攻坚克难,成功穿越了这片“死亡之海”。

在埃克替尼的研发过程中,曾经历过多次失败。丁列明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尝试新药的产业化,反应釜中的原料一下子从几升增加到1000升,即便经过了缜密的计算与参数调试,装置中的反应依然不可预测。

当最终反应生成了一堆黑色物质,与正常的白色药物大相径庭时,大伙的心都跌到了谷底,但丁列明与团队扛住压力,在一次次失败中纠正微小的偏差,不断向着成功挺近。

2008年,埃克替尼二期临床试验结束、准备上三期临床试验时,需要5000万元资金。当时正赶上全球金融危机,公司已经欠银行贷款3000万元,团队既找不到投资者也借不到钱,但如果不启动三期,所有成果就前功尽弃了。

余杭区政府和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帮助团队挺过最困难的时刻。杭州这座城市对创新的包容与支持,成为贝达最坚强的后盾。

“做老百姓吃得起的新药、好药”,是丁列明与团队一直坚守的信念。凯美纳成功上市后,贝达药业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只要患者服用半年确实有效,凭借医生出具的相关证明,便可获得凯美纳后续终身免费用药。截至今年3月31日,凯美纳免费赠药项目已惠及近10万人,发药数量超过600万盒,市场价值逾百亿元。

2017年,凯美纳率先主动降价参加国家医保谈判。“要进医保,企业需自降一半的销售价格,这对许多药企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但贝达主动承诺将售价下调54%,2018年又响应国家号召再次降价,让普通老百姓不必再为高昂的价格放弃生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贝达药业的第二款产品贝美纳获批,成为中国第一款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用于ALK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二线治疗的1类新药。随着国际多中心一线治疗研究的推进,贝美纳将有望成为首个中国自主研发、在全球多地上市的肺癌靶向药,为更多肺癌患者带去福音。

历史资料来源 中共杭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杭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现未来独角兽,项目BP发过来!

如果你的项目足够优秀,希望得到36氪浙江的报道,参加36氪浙江的“未来独角兽活动”,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至36氪浙江项目征集邮箱:zhejiang@36kr.com,我们会及时回复。 

36氪浙江——让浙江创业者先看到未来!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一大批百亿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项目落地,温州要造千亿级储能“牛鼻子”

2021-05-0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