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后,说好的生育高峰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产情报站”(ID:dichanqbz),作者:白罗,36氪经授权发布。
自从2016年放开二孩政策出台后,我国出生人口大增的情况仅仅持续了一年。此后,全国出生人口回归低位,2020年数据还要等2021年4月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出炉才能公布,但目前已经有不少地方披露,当地出生人口较2019年下降了10%-30%。
日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中国生育报告》,表示——
全面二孩政策不仅没有出现生育高峰,反而出现生育断崖。
2月8日,公安部户籍管理研究中心发布《全国姓名报告》,报告透露,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
而在201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的出生人口为1465万人。
低生育率陷阱
前几天,全球第三大市场调研集团益普索发布了一份关于“女性美”的报告——
综合数据显示,中国男人对女性美的要求,高居全球首位!
要漂亮,要善良,要自信,要聪明,还要事业成功有财富……看完报告之后,只能让人感慨一句,中国男性对女人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从内在到外貌再到财富,通通有要求。
毫无疑问,这份报告出炉后也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网络骂战。
如今男女之间的矛盾,果然一点就着。尤其是近年来离婚率飙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缺人离婚。此前有传闻称,广州在3月1日之前的离婚预约名额已满,以致于现在网上出现了代抢离婚预约名额的黄牛——每个离婚名额600元。
而 伴随着结婚率下降、离婚率走高,我国出生率也不断突破下限, 频频创下历史新低。
1月24日,《广州日报》发布数据显示,广州在2020年的活产数为19.55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夏慧敏表示,2020年广州的分娩量已经降至近10年最低水平。
事实上,广州的活产数曾在2015年、2017年出现过明显增长,而这两年分别是“单独二胎”“全面二胎”政策放开的次年。待到居民家庭的二胎需求基本释放完成后,出生率又重新回归到低位。
正因如此, 广州2020年的活产数比2017年下降了近10万。
另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是重庆。2019年,重庆的离婚率达到57.3%,居于全国首位。而在当年,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1月至5月,重庆新生儿出生数量雪崩。其中,2019年1月至5月重庆户籍人口出生68351人,比2018年同期减少了30180人,下降30.63%;常住人口出生71554人,比2018年同期减少30054人,下降29.58%。
从上图的一孩、二孩比例来看,还得感慨一句:得亏放开了二胎,要不然重庆的出生人数可能就更没法看了。
近日,携程董事长梁建章撰文称——
中国已经掉入低生育率陷阱。
梁建章表示,中国生育率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是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过高。
多方铸就的生育率
2020年,注定是个不凡之年。
年初还有网友预料2020年或许会出现婴儿潮,毕竟所有人都宅在家里,没地儿可去,大大增加了怀孕的几率。但是从最近各地陆续发布的数据来看, 2020年多地出生人口同比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合肥在2020年出生人口约为7.93万人,比2019年下降了约23%;台州出生人口为3.74万人,比2019年下降了32.6%。另外,有媒体采访了上海多家医院,得出的结论是“2020年生孩子的数量比2019年降低了10%到20%”。
尽管国家统计局尚未公布2020年的全国人口出生数量,不过从各地的反馈来看,估计不容乐观。另外,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人口,也双双在2020年首次进入负增长。
这也表明,大众当年对全面放开二孩后出现人口暴增的担忧,基本是杞人忧天了。日前,恒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发布《中国生育报告:全面二孩政策后反而出现生育断崖》,内文直言: “人口少子化、老龄化是中国最大的灰犀牛之一。”
住房成本和教育成本过于高昂,固然是我国出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将出生率下降完全归咎于这两个因素,那还是太过片面了。事实上,当前面临的生育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主力育龄妇女数量的减少。
我国人口统计的妇女生育年龄是14岁-49岁。此前有数据显示,1982年,我国育龄妇女的规模为2.5亿,到2011年曾达到过3.8亿的峰值,而后开始下降,到2018年下降至3.5亿。
有机构预测,到2030年,我国的育龄妇女人数将降至3.0亿。
与此同时, 是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正在增长。 由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生育年龄还没公布,我们还是以此前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作为参考,据了解,我国妇女的平均生育年龄已经达到29.13岁,比十年前延后了2.82岁。
除了晚婚晚育以外,单身丁克、不孕不育等情况的增多,也削弱了生育的基础。
《中国妇女报》此前曾发布报告称,我国流动人口中的女性比重从2011年的47.7%上升至2016年的48.3%。与此同时,男性流动的人口比重却从原先的52.3%下降至51.7%。
纵使女性流动人口所占比重增多,但她们的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调查结果显示, 2016年,女性流动人口就业比例为77.5%,远低于男性的93.9%。
女性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家庭,其中,“料理家务或带孩子”的比重,占未就业原因的48.7%;此外,“怀孕或哺乳”占13.7%。而男性未就业的主要原因是“没找到工作 (16.8%) ”,以及“临时性停工或季节性歇业 (16.7%) ”。
再结合前文提到的中国男性对“女性美”的要求,中国女人的生活现状多少有些令人心酸。
另外, 教育、医疗、住房等直接成本,也在抑制生育行为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居民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从1995年到2018年上涨了27倍,房价收入比也从2004年的17%上升至48%。
外加上如今处于生育年轻的大部分人都是80后、90后这两代独生子女,“四二一”家庭的养老负担,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
如此重压之下,难怪很多人表示“不敢生”。
光看人口红利,却不看人口困局,注定是无法提高生育率的。
现在的专家,大多在提倡放开三孩政策,却不考虑当下的社会压力之大,三孩绝非常人能承受之重。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就算是放开了三孩政策,只怕也会重蹈二孩政策的“覆辙”,转化了一部分三孩生育需求之后——
该怎么着,还是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