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怎么样?店主:还不如自己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海哥商业观察”(ID:hgsygc),作者:李大地,36氪经授权发布。
裹挟着可能端掉小摊小贩、大爷大妈生存饭碗的舆论,社区团购最近成为了人们的眼中钉。
1、社区团购究竟怎么玩?
那么,社区团购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最近赶了回时髦(贪小便宜),从某社区团购平台买了点菜,特别体验一番。这些平台已经覆盖自己家楼下便利店,扩张速度惊人。前一天线上下单,第二天下班路上直接取了上楼,很是方便。
借着取菜时机和小店老板搭讪了两句。
我:订单多不多?
老板:很多,现在是拼多多和美团,阿里、京东、滴滴也要来。
我:那卖了钱怎么分?
老板:我们帮他们卖货,肯定要有佣金的。
我:不错呀,你们这是赶上风口了。
老板一脸不屑,甩了一句:还不如自己卖!
可能还有没用过社区团购的朋友,先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社区团购。虽然叫团购,但消费者购物体验就是直接从美团优选、多多买菜等平台网上下单,第二天到就近的便利店自提,实现蔬菜电商次日达的同时,降低了电商卖菜的损耗和物流成本。
我自提的这家店面积不大,标准的社区式小超市,平时也卖一些蔬菜和水果,蔬菜销量不差,做饭时间到店总能遇到其他顾客在选购菜品。
随着社区团购风口到来,各大电商平台找上门来,要将小店设为自提点。店主也没什么可选余地,接受后能增加点佣金收入,但自己门店的蔬菜、水果销量一定受到影响;不接受则更惨,平台会选择其它小店合作,自己销量受影响不说,佣金也没了。比如小区内其他几家没接入社区团购的小店,必然大受冲击。
可以简单的算笔账,自提点的佣金大都在10%左右,每天销售额到1000元就可以获得100元的佣金,月佣金可达3000元。小店自己卖菜很难达到这么高的销售额,但利润更高。衡量利弊的话,还是要看具体销售额,目前看小店自提点业务销售额达不到1000元,但未来更多平台接入后,也许有这个潜力。
2、社区团购打的什么算盘?
电商巨头们,盯着小区居民的菜篮子已经不是一两天。前几年,生鲜到家爆发了一轮,但最终倒的倒、停的停,已基本停止扩张。今年巨头们齐刷刷将目光锁定在这一新模式“社区团购”上。
巨头们为何紧盯着卖菜不放?根源在于零售领域,容易赚钱的领域都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就剩下“卖菜”这根难啃的骨头一直没有拿下。而“卖菜”领域拥有广大的用户基数,且活跃度高。这些属性放在实体零售领域,没什么特殊意义。但放在互联网公司的财报里,那就是着实诱人的用户增长和活跃度提升,会直接推升公司估值,赔钱干也值!
社区团购跑在最前方的两位选手:美团和拼多多。一个不怎么挣钱,一个长期亏钱,股价却一路飞涨,靠的就是对市场的占有、对用户的占有。
风口归风口,最近几年一阵风就没了的风口行业实在太多。社区团购这一模式能否行得通依然有待市场检验。
目前来看,社区团购有两大优势:一个是线上下单,一个是价格便宜。线上下单等于降低了买菜的门槛,开发了购买力更强的年轻用户群体。此前,互联网公司对于线上买菜市场已经多有尝试,但始终没能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价格。
社区团购这种模式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题,线上买菜反而更便宜。这是从没实现过的,其引起的市场反响也是空前的。多家互联网零售巨头大规模介入,把自提点布局到了每一个居民社区。
社区团购卖菜为什么会这么便宜?一方面通过收购生产流通环节和产地直采,外加社区次日达的形式,降低了商品流通环节,也就减少了成本;更重要的另一方面,即不计成本的疯狂补贴。据了解,社区团购一个新增用户的成本仅几元钱,而传统电商单个用户成本已经几百元,反应在财报中这都是无差别的新增用户,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巨头们肯这么不计成本的砸钱。
关键是钱不可能永远砸下去,用户越来越多后,用户获取成本会随之上升,补贴成本更会大幅上涨,最终补不动了之后,社区团购还有没有优势?这期间大量的小商小贩、实体门店没了饭吃,这样的结果是否合理?引起了很大的质疑。
3、
社区团购会不会形成垄断?
有一种担心,巨头们在社区团购领域疯狂补贴,小商小贩们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会纷纷倒下。最后,巨头垄断社区团购市场之后,继而涨价收割消费者和上游供应链的韭菜。
这种担心前一半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巨头们所掌握的资本,可以轻而易举的颠覆整个实体蔬菜销售链路,这关系到千万人的生计。数据显示,仅一个阿里巴巴2020财年的GMV就突破7万亿,而全国农业总产值2018年也只有6万多亿,更何况卖菜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会远低于这个数字。
有网友在微博抱怨称:社区团购对他的一个亲戚影响很大,以前的时候每天能卖两千多块钱的蔬菜,自从社区团购火了以后,营业额直线下降,现在每天也就卖七八百块钱。
但后一半,社区团购能否形成垄断?也未必。卖菜这一行,不像出租车、共享单车等有较高的从业门槛,随便一个个人进点货,摆个摊位就可以卖。一旦社区团购价格优势不再,小商小贩会自然而然的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况且社区团购也有多方力量在做,很难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
可即便不构成垄断,社区团购其在资本支撑下的“倾销”式扩张,也同样值得警惕。
必须承认,小商小贩等传统的卖菜模式,本身一直在面临着互联网的考验,买菜上网是大势所趋,只不过需要找对方向。小商小贩之所以经久不衰,无外乎两大优势,价格便宜和菜品新鲜。任何新形势的互联网卖菜,必须在模式上比小商小贩更具竞争力,方有理由将前者取而代之,而不是靠无限制资本补贴下的“倾销”形成的不良竞争。
更可怕的是,社区团购如果只是想通过补贴,快速的收割一轮用户,对于卖菜这个行业,并无太长远的志向。那最终导致的可能是双输的结局,社区团购最终没有让整个产业链最终获益,反而干倒一大片从业者,自己也没赚到钱,最后像共享单车那样惨淡收场。这将是最坏的结局,必须避免这一结局发生。
4、
鼓励竞争但要有序竞争
目前,政策上已经看到一些苗头,对互联网巨头通过资本补贴优势的肆意扩张,采取了谨慎的态度。人民日报直指互联网巨头“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的发声,反响热烈。打开美团APP,一些1分钱的蔬菜定价,已经默默被调成了1元钱。
但总的来看,竞争还是被鼓励的,关键是不是公平竞争。公平竞争对于社区团购来讲,就应该靠模式优势,而不是一味的价格补贴。
平心而论,社区团购的线上下单,降低了消费者下单门槛;团购以及今日定明日取运营模式降低了零售成本;对供应链的大力度投入,则可以降低采购成本。
凭借这几大优势,社区团购未必不可以一战,未来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可以感受到,小区接入社区团购后,消费者的购物总额有了一个明显的提升,尤其对购买力更强的年轻消费者,很有吸引力。其实是有一个刺激消费的作用,这都是社区团购的正面意义。
当然,只要是要社区团购快速扩张,不可避免会影响到小商小贩、超市生鲜的生意。但只要是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发生的,那也无可厚非,不可能为了小商小贩的利益,零售行业就不发展了。
真正的公平,就是让有竞争优势的模式能从市场中获益并脱颖而出,而不是让没有竞争能力的模式在市场苟延残喘。
而整个零售链路,不仅要考虑小商小贩的利益,还要考虑到农户的利益,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
最理想的结局是,小商小贩和社区团购,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斗智斗勇,看谁卖的多。最终,小商小贩和社区团购共同进步,农户的销量提升,农产品能卖个更好的价格,而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农产品,全国总体农产品的销售额创下新高。我相信这也会是最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