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 “甜”经济失灵,好时难自救
受3月美股熔断影响,国际糖果巨头好时股价从159美元/股一度下探至115美元/股。四月以来,好时股价在波动中回升,11月中旬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状态。
尽管二级市场情绪趋向平稳,但是,好时在中国市场的处境却不容乐观。
日前,好时中国在一次电话会议中透露,将对中国区进行大面积调整。将销售通路和服务交于本土经销商,且管理层及执行层将大面积裁员。紧接着,好时大中华区总经理胡庭洲宣布辞职。
种种迹象表明,好时开始收缩中国市场布局。
2015财年到2017财年,好时中国区处于全面亏损状态。2017财年,中国区已经成为了好时全球亏损最严重的市场。
2018年7月,好时更是以2亿元的价格贱卖了金丝猴,35亿元的天价收购案以失败告终,这也宣布好时试图通过金丝猴打开二三线市场的策略失效。
根据欧睿市场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国巧克力市场,好时市场占有率仅为3.2%,远低于玛氏32.8%、费列罗22.3%、雀巢8.3%、Pladis3.5%。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糖果市场规模于2015年起开始逐步下滑,好时的成长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英敏特数据显示,从2015-2018年,好时在中国巧克力零售市场的份额由8.5%下降至5.1%。
2004年,由于内部腐败造成高层动荡,在中国发展10年的好时曾宣布退出中国市场。2006年,好时卷土重来。
而对于此次巨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这可能是好时再次淡出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节点。
资料显示,目前好时绝大部分产品来自于国内其他企业代工,同时,好时在中国没有任何上游生产相关的重资产。
对此,快消专家路胜贞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有可能金丝猴的失败让好时集团高层对中国市场失去了信心,而且随着春节档临近,好时需要集中资金维护本土市场。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