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要闻 | 温氏食品风波不断,何时是投资最佳时期?
作者 | 唐洁雅
12月8日,温氏食品发布关于融资承诺公告的修订稿,表示除了150 亿元公司债券和100亿元的中期票据外,公司同时拟注册92.97 亿元可转债,并承诺本次债券发行后,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的 50%。
温氏股份近来动作频频,从拆分猪业部、撤换技术总监、拆分营收只占1%的温氏乳业上市,到最大股东违规减持被监管、大规模融资扩大养殖业务,可谓风波不断。
让投资者“血亏”的股价
2019年猪肉价格大涨曾让温氏股份股价一度从20元飙升至36元,但随着猪肉价格震荡回调,叠加自身“公司+农户”、“畜禽类双线并进”运营模式的局限,以及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下降,温氏股份股价大跌,目前跌破20元/股,连最大股东都违规减持,似乎更印证了市场对这家公司的看空。
不同于牧原股份标准统一的自繁自养,温氏股份“公司+农户”的模式虽然在前期使其快速扩张,但低效和利润挤压的劣势在环保压力以及疫情的打击下愈发明显。2020上半年尽管温氏股份的营收是牧原股份的1.75倍,但归属股东的净利润率只有12%,而牧原股份高达50%。
畜禽“双线并进”的模式对冲了畜禽类的价格风险的同时,畜禽不同的价格周期让其“一边盈利,一边亏钱”,今年上半年肉鸡养殖的亏损,让其为了扩大家禽养殖,不得不以畜类业务的利润补贴家禽业务。
放手一搏拆分乳业上市
随着猪肉价格回调,方正证券表示,猪周期或即将进入下行期,这么来看,温氏股份短期内不会被市场看好。
在这种情况下,温氏股份跟随区域性乳企的上市潮,拆分温氏乳业单独上市,放手一搏,在尝试多样化发展,缓解温氏乳业的经营压力的同时,此举或能够在发展困难被收购时,为价格增加筹码。
而针对“公司+农户”生产模式的弊端,温氏推出了“公司+养殖小区”的迭代升级版,即自建养殖小区统一标准,这或是温氏股份需要大规模融资的原因之一。
作为畜禽养殖的龙头企业,温氏股份是我国第二大养猪企业(业务占其2020年上半年营收67.5%),第一大养鸡企业(30%)。随着小区养殖的推进,畜禽出栏量的增加,尽管目前股价大跌,但长期来看,等到鸡猪周期低点或是好的投资机会。
请回复有价值的信息,无意义的评论将很快被删除,账号将被禁止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