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产业地标,让产业为南京“带盐”

36氪 显示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南京日报》,36氪授权转载,作者李桂华,原标题为《促科技创新“建邺16条”昨发布》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创新平台优势,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将这些优势产业打造为标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地标,是南京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理性选择。

回答“南京之问”,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有多少产业“高峰”。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范围不断扩大,全国统一市场加快形成,各区域之间比拼的不再是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各种传统生产要素成本的高低,而是本区域对优势产业的深耕能力以及对企业扎根本地的吸引力大小。近期,南京提出“聚焦若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地标”,就是要拉长城市发展长板,把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积极应对区域竞争的全新挑战,以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将优势产业打造为标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地标 

产业地标是指具有区域标志性、行业标杆性,能代表区域产业发展高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优势特色产业。一般而言,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正如一提到钟表就会想到瑞士,一提到相机就会想到日本,一提到飞机制造就会想到美国西雅图。目前,在全省范围内,一些城市已形成一大批在区域和行业上都具有很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如苏州纳米产业、无锡物联网产业、常州石墨烯产业、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宜兴环保产业、东海水晶产业、丹阳眼镜产业、常熟纺织服装产业、镇江醋业等。 

南京作为省会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依托已有的产业基础、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和创新平台优势,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和信息服务、生物医药等。这些产业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产生了一定集聚效应,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具备了成为产业地标的基本条件。 

近来,这些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优势愈益明显,地标特色初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产值同比增长150%,产量近10万辆,在全省排名第一,占全国10%左右;集成电路产业2018年产值同比增长55%,近几年集聚了170余家集成电路相关企业,涵盖集成电路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配套材料、终端制造等各个领域,产业链条逐渐拉长;人工智能产业虽然在江苏处于起步阶段,然而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集聚优势最为显著,实力与前景在全国也排在前列。在亿欧智库发布的“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10强城市排行榜”榜单中,按照城市的企业规模、政策基础、学术基础、产业基础、资本环境五个层面测评,南京排位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之后,居第六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南京最响亮的城市名片,拥有国内首个“中国软件名城”称号,拥有涉软企业超过4100家,涉软从业人员超过70万人,2018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 4400亿元的下达目标,软件业务收入规模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生物医药产业研发能力全国领先,2018年预计完成营业收入600亿元,同比增长 13%,规模实力稳步提升。 

这些发展势头迅猛、符合当前产业高端化方向的优势产业,将成为南京的产业高峰。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将这些优势产业打造为标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地标是南京提升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理性选择。 

培植产业地标,让产业为南京“带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集聚效应补齐产业发展规模短板

针对南京优势产业发展的现状,围绕“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标准,将优势产业培育为产业地标,从行业标杆性讲,必须做大产业的规模体量;从区域标志性讲,必须做响产业的品牌知名度。 

为此,要以集群方式推动优势产业顺势发展为产业地标。这就需要着力补齐产业发展的规模短板。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但规模偏小;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产业区域分布相对较为松散,尚未形成明显的集聚效应;软件产业在国家级、省级软件园及互联网产业园错位发展和相对优势发挥上还有较大空间。 

做大规模产生集聚效应,一是要在产业延链补链上做文章。对于新能源汽车,应培育动力总成、动力电池、整车匹配等核心技术,形成一整条“各环节有龙头企业,关键点有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应推进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社会领域的深度融合,引领产业升级迭代与放大经济效应。

二是培育标志性企业。标志性企业是打造产业地标的主导力量和重要依托。目前南京优势产业中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龙头企业还相对缺乏,导致产业集群的市场话语权不强,限制了特色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为此,政府应多为标志性企业开展行业间、区域间的并购重组提供政策便利,为标志性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财税扶持,以增强标志性企业在全球市场布局、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应进一步加强生产要素保障,对标志性企业的重点项目用地实行优先保障,对标志性企业的煤电油运供应实行重点倾斜,对具备良好偿债能力的标志性企业提供多渠道、低成本融资安排。 

培植产业地标,让产业为南京“带盐”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品牌提升为优势产业贴上“南京”标签 

打造产业地标,核心品牌创建是关键。南京部分优势产业市场规模不小,但全国性、国际性知名的核心品牌并不多,迫切需要塑造一批广为人知的核心品牌来承载与推广。为此,应当积极引导企业加强品牌战略管理,建立和完善品牌服务体系,加强品牌宣传,提升品牌文化内涵。通过打造全国性、国际性大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带动作用,凸显南京优势产业的地域标志。 

一是加强区际间产业发展战略合作。特别围绕南京这些优势产业在人才、技术、项目等方面的需求,多开展双向互动交流,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不惜更多投入吸引大批的人才和项目,使南京企业真正走向全国、全球。同时,借力各类论坛、博览会等国际合作平台扩大产业影响力。去年南京软博会就是一个最好的向外展示和扩大影响的成功范例,不仅向世界展示软件业的前沿技术与最新成果,还邀请了世界500强企业、全国软件和互联网百强企业,以及国内外院士、行业领袖参会,使南京软件业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大提升。南京也在软博会的推动下,着力引进全球软件500强企业、国内软件百强企业、国内外涉软上市企业和重大项目,由此使软件产业迈向国际,高水平发展。 

二是培育一批科技创新企业脱颖而出。充分利用创新名城建设和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的契机,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上市公司,不断扩大这些科技新锐和朝阳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作者为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