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36氪 显示图片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孤单?孤独,已经成了时下的一种情绪病。

近日,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孤独感”调查,并联合小猪短租,共同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一方面,都市职场人困扰于孤独;另一方面,各行各业的商家也都盯紧了都市人的孤独生意,“孤独经济”由此诞生。

在家在外,有伴没伴,贫穷富有,孤独常伴

调查的人群样本中,他们72.19%在外地生活,在家乡生活的占19.23%,而经常出差、漂泊不定的占比为8.58%。

调查显示,61.47%的人,平时会感觉孤独;不会感觉孤独的占比为38.53%。

在孤独感出现的频率上,偶尔孤独的人占51.77%;经常孤独的占27.22%;每天都会孤独的占21.01%。

孤独也不仅仅是背井离乡造成的,超六成在家乡生活的职场人仍感到孤独。因为陪伴难解孤独,心灵的沟通才能。

金融、互联网IT、教育是三个最孤独的行业,设计师、教师、运营编辑是三个最孤独的职位。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当然,也有一些在孤独丛林中的幸存者们。

年龄是孤独的第一道分水岭,人说四十不惑,调查数据显示41岁及以上人的孤独比例为46.2%,而22-30岁的年龄孤独比例是60.8%。

婚姻是孤独的第二道分水岭,单身人士有64.4%的人会孤独,未婚有另一半为60.4%,已婚未育为54.7%,已婚有孩子孤独比例为53.7%。找到伴侣就可以逃避孤独,也并非永远都奏效。毕竟真爱和灵魂伴侣可遇不可求。婚姻破灭则是走向孤独的深渊,数据显示,离异的孤独比例为77.8%。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在被调查样本中,国人感到孤独的原因中,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背井离乡、单身没有另一半、因为贫穷、缺乏朋友、事业上的挫折。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孤独“喂养”起的孤独经济

何为孤独经济?脉脉数据研究院认为,有一部分人,他们不喜欢在购物、吃饭、娱乐等日常活动中与人交流,他们更喜欢一个人完成这件事,最好连和服务员或店员说话的机会都没有。面向这一部分人群衍生出来的经济产业链,就算是孤独经济。

职场人为孤独消费,方式各有不同,同时资本也在消费孤独,从人们的孤独中掘金开矿。

孤独人群的消费图谱

何以解忧?吃喝玩乐。调查数据显示,看电视电影、打游戏、去酒吧、运动健身、听音乐、KTV唱歌、看网红直播、看书学习、约朋友吃饭等是职场人排解孤独的主要方式。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近6成职场人会为孤独消费,3成职场人每年花费5万元排解孤独。在为孤独买单的人群里,称自己每月大概花费1000-3000元的占比最多,达到41.57%;花费3000-5000元的以34.17%的占比位居第二;花费在500-1000元的占到13.17%;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10.65%;为孤独花费超过5000元的占0.45%。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这些孤独的人们,更愿意将钱花在哪里呢?

买游戏装备、买衣服、买电影票、请自己吃大餐、KTV唱歌、给主播打赏、SPA等休闲消费、买零食、参加聚会……这些都是应对孤独要花钱的地方。此外,有人表示,为了排解孤独养了宠物,要定期在宠物身上花钱,无论是宠物食品、用品,还是去宠物店给宠物做护养等服务;也有的称,因为在视频网站上度过漫长孤独岁月,所以充值买会员必不可少;也有人会去买书,但并不算多。

脉脉报告称设计师等三个职位最孤独,“孤独经济” 诞生

孤独的消费捧红了很多行业和领域

在房价疯涨的年代,蜗居和宅成了很多漂在大城市人的居住生活缩影,单身公寓和迷你家居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欢迎。空间小的房间,却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于是各种迷你产品就出来了,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主要有餐具、餐桌椅、电视柜、沙发、书架、床头柜等。

还有一些装饰公司,针对单身青年,主张单身却不孤独,即使是居住在小空间,也要注意装点房间,一个人也要精致有趣。孤独的年轻人们,在有了居所、装点了温馨巢穴之后,还渴望足不出户就与外界连接,这时虚拟社交给了他们一个情感的出口。

他们在网络虚拟的社交中寻认同,各种社交APP、网站应运而生,智联招聘曾发布调查结果,使用社交网站的多为80后以及90后的职场人,其中,半数以上人士更将其作为人际关系的主要沟通方式,“网上活跃,网下落寞”成为他们的现实写照。社交网站们却靠着足够庞大的孤独群体赚取了自身的收益,有的还会给这群孤单人推送一些享受更多社交权益的增值服务,来赚取他们更多的“孤独保护费”。

他们沉浸在网络游戏中厮杀,游戏公司从中赚得盆满钵满。腾讯2017年第三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652.1亿元,网络游戏收入增长48%至人民币268.44亿元,占比41.2%。网易第三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125亿元,其中网络游戏净营收为人民币81.117亿元,手游营收占据了网易网络游戏净营收的68.3%。

不想下楼、只想孤独宅在住处的他们,过起了饭来张口的生活,给了外卖行业风生水起的机会。他们大多消费能力强,且追求较高品质的生活,许多外卖拥有精美的包装和细致的体验服务,价格不菲却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外卖并没有随着外卖平台补贴力度的疲软而走下坡路,反而成了现代消费者的习惯之一。

空虚无聊的寂寞档口,他们还捧红了直播行业,网红为他们的孤独而直播,讨走了他们的打赏钱。他们在为网红主播送礼物滚屏后,在与主播的互动中,享受自我的存在感,享受主播在数以万计观众的直播间里面对他的各种跪舔和暧昧……食色性也,去年6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一度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这一数字甚至高于了外卖用户。

孤独难耐,想要通过放声歌唱去发泄,却又不想在包房中与人抢麦,他们在迷你KTV里孤独地释放着。与租金高、人力成本高的传统KTV不同,迷你KTV成本极低。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数据预测,2017年中国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将超过3万台,市场规模将达到38亿元;预计2022年线下迷你KTV市场投放量将达到2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将达到310亿元左右。

人工智能也对都市人的孤独打起了盘算,以智能陪聊为卖点的智能音箱开始兴起,主打给人们像朋友和亲人一样的陪伴和情感反馈。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音箱有谷歌Home、亚马逊Echo、小米小爱AI同学、天猫精灵X1、喜马拉雅小雅AI、京东和科大讯飞合作的叮咚2……定价从300元到1000多元不等。

渴望陪伴,却又特立独行害怕被打扰,无人便利店成了孤独经济的一种体现。一位女士这样描述的便利店情节,无论是加班到深夜,还是半夜睡不着,都不用担心,还有24小时便利店,在便利店里,孤独是常态,但也不乏温暖,因为无论多晚总有店铺为你敞开。

一个人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短租民宿和青旅客栈成为他们的首选,和房东或其他短租旅行者交流分享也是旅行的乐趣之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表示,国内在线短租市场正持续高速发展,到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700亿元。在2017年国人住宿偏好上,一人出行时,愿意选择短租的占51.3%,愿意选择住酒店的占48.7%。

此外,对于特定群体而言,首批90后已经开始秃了,厂商们盯上了他们日渐孤单的头发,个性自我的95后们十分抵制熬夜和无意义的加班,声称要珍爱发际线,拒绝996加班。老年群体的孤独和百无聊赖,催生了银发孤独经济,从旅游房产购置、租赁,养老配套医疗保健、金融等环节,都成了厂商紧盯的商机。

孤独是把双刃剑,它催生了孤独经济的同时,也为我们开辟了逃避孤独的通道,花钱消费孤独只是饮鸩止渴;孤独是精神范畴,不应只限于外在。消费孤独,不如学会与孤独相处,去阅读和学习,去做其他让自己成长,让生活充实而有意义的事情。毕竟,买买买的目的应当是享受生活,而非排遣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