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ES8背后的供应商,连接和传感领域企业TE将如何发力中国汽车市场

36氪 显示图片

12月16日,蔚来首款量产SUV ES8正式上市,连接和传感领域企业TE为其提供定制解决方案,TE自蔚来创立之初就与蔚来合作。

从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夺冠,再到最新量产纯电动SUV正式面世,蔚来将具备赛道基因的高性能电机搭载在ES8 上,推动更高的动力效率和更好的整车性能。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车内电压和电流的升级,高电压、高电流环境下对各汽车部件的性能要求也更为苛刻。如何建立一套安全、可靠的配电及传导系统成为确保新能源汽车整车安全的关键。TE在高压电气系统技术上有优势和对系统架构的理解,早期就参与到ES8设计工作中,为ES8做了定制传感和连接解决方案。

此次发布的蔚来ES8采用了TE成熟且已经市场验证的高压连接方案,需要安全传输大电流和高电压。此外,基于在汽车连接、传感和高压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TE还为ES8 提供核心动力系统的汽车高压配电盒(PDU),这也是由TE中国团队结合TE全球的技术资源进行自主开发的首款量产PDU。

在中国,TE汽车事业部共有超过400名工程师和三大生产基地,为中国以及全球客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

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达到200万辆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数量激增,汽车电气化中的电子电器能否对整个系统架构起到可靠、关键的支撑作用,成为各大汽车厂商、零部件企业的关注重点。TE提供高压电气系统架构中的连接、传感和保护解决方案,帮助新能源车企突破整车层面的安全、续航里程、成本等问题。

以下是对TE中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兼总经理沈伟明、TE Connectivity 汽车事业部大中华区销售和市场总经理、工程部高级总监李万祥的采访整理:

问:TE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主要做了哪些事,在产业链上有何进展?

沈伟明: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TE。我们一直致力于连接和传感,我们真正的目的是想在连接和传感领域能够起到领头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发投入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2017财年我们全球净销售额达131亿美元,已批准或在申请中的专利达14,000个左右,最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我们从事研发的工程师有7,000名以上。我希望给大家有个总体的概念,因为我们的产品线非常广,汽车事业部是交通板块下的一个重要事业部。2017年TE中国包括交通解决方案、工业解决方案、通讯电子解决方案在国内实现24亿美元的销售额,这当中汽车事业部是中流砥柱。

TE在中国发展已经29年,2018年我们会有一个30年的庆祝活动,到时候也会邀请大家跟我们一起庆祝TE在中国的30年成长。目前TE在国内有14家制造基地,这14家制造基地当中我们把汽车事业部苏州工厂算了2个,但是实际上苏州现在多加了一个租赁的工厂,同时还有一家制造基地刚刚划归了我们。目前中国汽车事业部工程师差不多有400多名,TE整个中国区的工程人员当中,汽车事业部的工程师占到20%左右。最重要的是2017年TE获得了2017可持续行动影响力奖(“迈向2040:企业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力”最佳案例评选活动)。 以上是对我们TE中国的一个概况介绍。

来谈谈比较热的话题,谈起这个事情我也非常激动。蔚来ES8的发布我有三点想与大家交流。李斌说的最多一句话是同一档次的车型基本上都在100万以上,而蔚来第一辆量产车ES8比拼的对象都是这么高端的,所以我觉得起步高端这件事大家应该没有异议。第二点,它是互联网公司做汽车,没有汽车背景做汽车,这也是它的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第三点,它做的第一辆车就是新能源车。

我们内部一直在讨论,这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从深层次的角度,我们作为二级供应商,我们感觉这三点其实是告诉我们汽车产业完全是一个如何比拼资源的产业链,新兴的、在行业内没有太多积累的企业与传统车企比拼,这完全是取决于这个产业链的成熟度。

ES8的到来使我感觉在中国,汽车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目前中国一年将近由3,000多万辆车辆的产出,它背后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支持着整个产业的发展,这点非常令我们鼓舞的就是民族品牌能够走向高端,如何用好产业链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是吹响了民族品牌进军高端市场的冲锋号。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从全世界来看,其他国家可能没有这么多鼓励政策和发展规划。这也体现了在大的环境下,时势造英雄。

把这三点放在一起来看,我们TE又是在这个产业链当中几乎所有的零部件厂商和主机厂都用的供应商。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发展,我也想总结下,我们在汽车行业当中辛勤耕耘了将近30年,我在TE工作了23年,李总在TE工作了20年,我们这些人为汽车产业所做出的一点点微薄之力,我觉得还是看到了成功的喜悦。之前我讲到的三点,看完了未来发布会以后,我感觉有了蔚来,中国人能够自主研发制造高端车这个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我们再往深层次讲一下,这个产业链的成熟刚刚已经讲过,因为近3,000多万辆汽车的生产、制造,这个产业链的成熟可见一斑。另外一个是研发,因为互联网企业造车不仅仅是制造资源,而且还有很多研发方面的资源需要投入。从TE来说,我们主要是在高压连接器等一系列零部件的产品上花了大量的精力,同时做了很多已经被广大用户采用的成熟产品,但是我们要能够服务好这些过去没有汽车制造背景的厂家来说,只是具备二级供应商的理念是无法跟大家交流的,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供应商能够有更多的研发能力。我们实际上是在这种成熟的产品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这也是TE在中国这个市场不断投入所带来的结果。我们中国汽车事业部已经有400多名工程师,TE在中国已经有超过2,000名工程师,这些研发人员为我们与蔚来合作提供了研发基础。所以说与蔚来合作对我们这些供应商的要求跟传统的供应链已经不太一样了,蔚来希望能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具备帮助他们发展的能力。

卓越的制造能力,光说会研发,但是回过头来汽车还是个大批量的产品,如果没有制造过,没有生产过,是很难成功的。

问:TE为蔚来ES8提供了哪些产品?整车厂来说一般会把一级供应商摆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什么蔚来这次活动把TE作为二级供应商的位置摆的比较高?

沈伟明:我们来谈谈这一次为ES8提供了哪些产品。新能源车里也会有大量低压的应用,传统车型当中所用的接插件跟端子我们仍然在提供,这是传统的部分。更重要的是我们给蔚来ES8提供了大量高压方面的零部件,目前新能源成熟的产品系列我们已经全部在ES8上体现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是我们中国团队借助国际资源与蔚来一起开发的,我们把它叫PDU(Power Distribution Unit,汽车高压配电盒),把高压系统方面的零部件通过我们的PDU做了相关的集成,我们所做的已经从传统的产品一点点向系统集成的方向去发展。

在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大概是在三、四年前在TE展台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大的PDU,我说将来会往这个方向发展,目前蔚来的第一辆量产车就配备了PDU,可以说我们在慕尼黑电子展上所展出的前瞻科技我们基本上都做到了。这也说明我们产品规划、发展等等一系列计划,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结果。

我觉得有一点很清楚,蔚来给我的感觉是它对产业链的把控非常精细,为什么蔚来那么重视我们呢?第一,首先是它对供应链的管理非常严格,不仅仅只是下放到一级供应商就结束了,它对二级供应商的管控也是非常严格的。第二,我们在产业链当中的技术支持已经被我们的客户充分认可,他们感觉得到,由于我们的存在,不仅仅是简单的零部件,而是把很多线束厂、电池厂、马达厂都能够结合在一起,能够把这些零部件厂理顺,我们在这中间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连接作用。这些价值一般来说很多厂家不见得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我还是非常感谢蔚来的。

李万祥:补充几点,第一,我们在蔚来这个车里相当于是混合供应商,因为从PDU的角色来说我们是直供蔚来的,所以我们就成了一级供应商。但是从刚刚提到的低压连接器还有其他零部件来说,我们是先供线束厂,再由线束厂供给蔚来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二级供应商,与蔚来的合作我们其实是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兼顾的。同时在整个PDU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和蔚来有非常深入的探讨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蔚来也认识到了我们公司所能提供的工程资源。

第二个,蔚来发布的NIO Power,TE提供的高压配电箱和高压连接器在其中占有重要的角色,蔚来发布的NIO Pilot自动驾驶,我们在自动驾驶上面有全系列的产品线,基于高速、高频率特征。蔚来发布的NIO NOMI人机互动的解决方案,我们也是有全系列的解决方案的。所以它主推的这些功能模块我们的产品是全面覆盖,是重要的参与者。但是如果稍微深入一些技术层面的话,会发现TE的产品无处不在。

问:关于产能的问题,李斌表示不担心零部件的质量品质,因为他用的都是最先进研发的,包括直接给蔚来ES8研发的,李斌比较担心的是产能问题,比如说一开始销售量上不来,包括发布会第二天已经开始追单了。TE怎么应对产能的这个问题?

沈伟明:在新能源方面,我们的制造能力及产能已经做了提前的规划,很多东西都在国内本地化了。去年70%到80%我们还依赖进口,今年基本上接近100%本土化了。而且我们最厉害的地方是,当客户需要产能的时候能在最短的时间把需要的产能部署到位,这个时候才是最有效的。如果提前把产能放在那儿,客户不用就是浪费。等客户要用的时候还要花很长时间等你,那就没有竞争力。我们纵向做了很多的整合,我们连设备的自动化都在国内进行考虑了,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在制造方面做到最佳,不要让我们的客户担心交货问题。

目前给蔚来提供的零部件绝大部分都是在国内生产的,只有个别的是进口,但是个别的也都是在我们的国产化计划当中。预计在明年三季度实现全面国产化。

问:汽车事业部在TE中的定位是什么?

沈伟明:汽车事业部是TE很重要的事业部,当然它的发展离不开总公司的支持跟鼓励,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这个事业部有着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我们一直把自己定位成助力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的客户成功,这是我们工作最重要的出发点。因为我们这个事业部是B2B的,是对工业品,不是对终端用户,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和我们合作的所有客户感觉到我们能够帮助客户取得成功,这才是我们存在的目的,这一点我要特别在这里强调一下。

在这里从沿海地区一直纵深到内陆地区全部都有我们的办事处,台湾也有两个我们的办事处,在台北和高雄。几乎现在所有的主机厂都是我们重要的客户,我们的业务不仅仅局限在合资品牌上,在民族品牌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以下三点来谈一下我们的市场能力、工程能力和制造能力:

问:TE在中国市场的优势是什么?如何找到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命门?

沈伟明:可以来总结一下我们的优势在什么地方。第一,我们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但是也非常本土化,国际化公司的本土化就代表着我们把资源很好的带到了中国。我们的制造能力也非常强大,刚刚说了有14个制造基地,现在苏州工厂已经成为一个TE所有汽车有关产品的制造环节都具备的生产基地,所以说我们的本土的生产能力是非常强的。依托总公司的发展,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健康,很多情况下,在新兴领域特别是新能源领域我们愿意投入。这些投入也得到了好的回报,很多新车型的发展都得到了客户的拥护。这也是将来企业能够成功的很重要一点,如果没有很强大的财务背景也会是非常辛苦的。

我在公司25年,李总20多年,客户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和TE打交道不用天天介绍我们公司,因为你们来的都是老面孔。因为一个采购要跟供应商见面,如果供应商经常有变化,他开个会之前要花15分钟到30分钟进行公司层面的介绍,这个层面的介绍对于整个产业链都是巨大的浪费,所以说我们团队的稳定其实为整个产业链的时间节省也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我们的管理团队全是中国人,从2010年我当总经理到现在,基本上我的管理团队都是中国人。也有人说是不是你的人才多样性有一定问题,是不是无法国际化?其实不是的,我们输送了很多人才去往其他市场和其他事业部。

我是36氪汽车记者卢姿伊,负责特斯拉、无人驾驶、新能源、车联网、出行及后市场,欢迎直接与我联系,微信:177012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