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情况下,前沿技术很难直接商业落地和应用,即使在To G 或者 To B 方向上应用也是如此。但若要将其降维打击,或许也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成长路径,在如今备受关注的扫地机器人领域也被验证过 。验证者即是今天炙手可热的扫地机器人品牌iRobot。
如果是不熟悉商业史的普通读者,可能不会想到,这家公司的前半生一直与民用市场毫不相关。iRobot公司成立于1990年,创始人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三位机器人科学家,其中一位创始人Colin Angle至今仍是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在转型扫地机器人领域之前,这家公司主要为美国政府、军方、高校、研究机构提供战地救援、安保、太空探测等方向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此后,还做过远程医疗机器人、会议机器人。直到2002年,这家公司才推出转型成为消费品。三年之后,这家公司正式在纳斯达克上市。
1990年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机器人专家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海伦•格雷纳(Helen Greiner)和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共同创立了iRobot。
1991年
iRobot研发出一款为太空探索而设计的机器人Genghis™。
1996年
iRobot研发出一款在碎波区探测和排除水雷的机器人Ariel™。
2001年
iRobot PackBot®机器人于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在世贸中心展开搜救行动。
2002年
iRobot推出Roomba® 扫地机器人。
美国军队首次部署iRobot PackBot®。
iRobot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共同研发出一款用于考察埃及大金字塔的机器人。
2004年
iRobot赢得小型地面无人驾驶车(SUGV)的合约。
2005年
iRobot推出了Scooba®地板清洗机器人。
iRobot在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也正是2002年的这次转型,让iRobot找到了新的盈利点。据后来的资料显示,Roomba扫地机器人一经推出,就大受好评,原本预计生产1万至1.5万台,但发售后的第一个圣诞期间就售出5万台。这也使得iRobot成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
事实上,iRobot也并不是第一个推出扫地机器人的公司。2001年,瑞典知名家电公司伊莱克斯(Electrolux)推出了一台名为Trilobite的扫地机器人,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量产的扫地机器人。而早在1996年,BBC《明日世界》(Tomorrow's World)节目就报道了这款扫地机器人。今天非常知名的另一家扫地机器人厂商戴森也在iRobot考虑过这个方向,2001年前后设计过名为DC06的扫地机器人,但因为价格太高,最后并没有上市。Trilobite的第一款产品并没能成为爆款,但Roomba却做到了,这与iRobot此前做军用、行业机器人的经验和积累密不可分。
从2002年第一款Roomba产品推出至今,iRobot家用机器人业务一直保持20%-30%的营收增长(经济危机期间有下滑),也逐渐成为iRobot的第一大业务。2005年,成立十五年后,iRobot在纳斯达克上市,当股价为36.94美元,如今估价已经升至90美元以上。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iRobot清洁机器人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800万台,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其中美国市场占有率80%以上,日本市场70%以上。
2007年
iRobot推出Create®可编程移动式机器人。
iRobot推出Looj™ 屋檐雨水槽清洁机器人。
2010年
iRobot帮助监测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
2011年
iRobot研发出小型轻量可抛式无人地面车辆110 FirstLook®。
2011年日本发生灾难性的地震和海啸后,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部署了iRobot 510 PackBot® 机器人,用于灾后救援。
2012年
iRobot收购Evolution Robotics 。
2013年
iRobot发布了Roomba® 800系列,推出了AeroForce® 进阶版三重高效清洁系统。
iRobot推出Braava® 擦地机器人。
iRobot推出Ava® 500视频协作机器人。
iRobot推出Mirra™ 530泳池清洁机器人。
2015年
iRobot在北美、日本和部分欧洲国家推出了Roomba® 980扫地机器人。该款机器人搭载了视觉运算处理技术,手机应用程序以及Carpet Boost地毯清扫强化功能。
2016年
iRobot推出Braava jetTM擦地机器人。
iRobot在上海成立分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整体运营。
iRobot出售了安防业务,集中资源开拓消费品市场。
2017年
iRobot 在中国发布带有智能互联功能的Roomba® 9系、8系和6系扫地机器人。
iRobot成立日本分公司。
iRobot家用机器人产品的全球销量超过1800万台。
2015年开始,iRobot在公司规划上开始逐步调整,出售军用机器人、安防机器人业务,商业机器人的研发投入也逐渐像家用机器人倾斜。2016年,家用服务机器人开始受到关注,iRobot的估价也升至60美元以上。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的财报,iRobot预计2017年营收在8.15亿美元-8.25亿美元左右,增速在24%-26%之间,营业收入在6700万-7500万美元左右。
一般来说,新的技术往往会从to G 、 to B 到 to C不断被应用。新技术公司在研发之后往往都会面临to B(含to G) 还是 to C 的选择,前者一般会更容易商业化落地产生收入及利润,会成为不少公司的首选。但如果能够找到一个技术降维打击的C端消费场景,也有机会做大规模,iRobot在后期的发展也基本上可以验证这一点。
这种发展路径,自然也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新兴技术公司及应用场景,也有可能在后期遇到问题,比如,现在iRobot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产品结构相对单一,重度依赖扫地机器人Roomba、洗拖一体机器人Braava jet两款产品;人均产能低,远低于电子消费品公司;在传统市场面临戴森、Neato的竞争,在新兴市场面临低价新产品竞争,不过也为不少技术公司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商业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