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青迟
编辑| 傅博
如果有款内衣能像每小时300元的私人教练一样,适时提醒你调整体态,挺胸站直,平稳呼吸,你会试试吗?
近日,一个名为Vitali的女性智能内衣品牌开始在美国知名网站Kickstarter上进行众筹。
与其它智能内衣主打的检测卡路里、跑步公里数功能不同,Vitali的诞生旨在为女性用户减压。
当Vitali创始人 Cindy Yu还在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时,在学习、活动、兼职等多方重压下,她一度患有抑郁症,靠药物治疗才能勉强度日。正是在那时,Cindy萌生了创造Vitali的想法:
在高速运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起伏。正是因此,我才认识到我们都需要一个工具,在压力之下随时提供身体状况的反馈。
为了帮助更多女性释放压力,Cindy 所设计的Vitali智能内衣由三部分组成:一件款式简洁的运动内衣,一枚如同宝石一般的追踪器,和一个配套的手机App。
Vitali运动内衣采用的布料触感舒适、延展性强,穿在日常衣物下也毫无违和感。
为了美观,Vitali将一枚处理器和各式传感器,例如加速度计、陀螺仪等,装进了一个具有宝石切割面的塑料外壳中。这枚宝石追踪器采用了可拆卸设计,方便用户将它拆下后清洗内衣。
Vitali配套app,能将追踪器探测到的数据同步到手机端
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蓝牙连接手机app,将追踪器监测到的数据同步到智能手机端。
内衣、追踪器、app三者结合,Vitali提供的功能还是蛮贴心的:
Vitali能实时监测心率变异率(heartrate variability)、姿势和呼吸频率 。其中,心率变异率是反映压力的主要生理指标。
Vitali能引导用户在对的时间正确地呼吸。。当用户心跳加速或情绪不稳定时,Vitali会通过轻微震动,提醒用户深呼吸或放松心情。
Vitali能改善姿势。用户处于久坐状态时, 会提醒用户挺直腰板或起身活动。
Vitali app设有目标和奖励机制,并能准确反映出Vitali提醒前后身体机能的变化。
和“霸主”Fitbit争份额:把握好细分市场
可穿戴设备“霸主”Fitbit旗下产品
截止4月14日,Vitali已筹得23922美元(约合16.5万人民币)。但这还远远不够,Vitali面对的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Fitbit。
Fitbit是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公司,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 。Fitbit的智能穿戴设备款式多样,主打功能是记录用户每天包括走路、跑步、运动、睡觉在内的数据。
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Fitbit占据美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份额23%,领先于科技大佬Apple。(下面为动图,请在PC端查看)
Vitali瞄准女性健康细分市场,或有望突出重围
虽说对手强大,但Vitali 突出重围,赢得一席之地的机会却也不小:
其一,Vitali和Fitbit所监测的数据有微妙的不同之处。
Fitbit手表的心率探测器只能监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心率,而Vitali计算的心率变异率需要两次心跳间隔间的毫秒准确计时。因此,Vitali能反映准确反映出用户的压力水平,而Fitbit不能。
其二,Vitali在起步阶段着力攻克女性健康这个细分市场。
与Fitbit不同,Vitali选择了内衣作为技术载体,推出的产品在款式、功能上也以女性特质及健康为卖点,有机会受到细分市场的青睐。
“外强中干”:可穿戴产品急需去同质化,变痛点为刚需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去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为3390万台,较2015年第四季度的2900万台增长16.9%。
同时,有数据预测,健身及运动类可穿戴市场将在2022年达到124.4亿美元,且在2016-2022年间,该市场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13.7%。
Sensoria and Vivobarefoot的智能跑鞋
在这样火热的形势下,市场上各类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
2016年的消费电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上,生物识别技术公司Hexoskin展出了一件可以探测健康状况的衬衣。 这件衬衣专门是为高强度运动和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设计的。
2017年,还是在科技品云集的消费电子展上,Sensoria and Vivobarefoot的展品——一双能够测量速度、步伐并且有GPS定位功能的跑鞋吸引了科技爱好者们的关注。
事实上,就连Vitali涉足的智能内衣也早已不算新奇。早在2016年1月,OMsignal在其智能衬衣推广失败后,便推出了可以探测心率、呼吸和步伐的OMbra内衣。
可穿戴设备市场格局多年来几乎未变
尽管各个科技公司前赴后继地推出可穿戴设备,但能一路高歌的少之又少。
一方面,随着微软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Pebble、Vector Watch等智能手表公司也接连被Fitbit收购;另一方面,Fitbit,小米和苹果始终蝉联可穿戴产品市场份额前三,丝毫不给新兴企业上升空间。
究其原因,可穿戴设备严重的同质化难辞其咎。拿运动手环来说,虽种类繁多,但核心功能无非测步、监控睡眠等(这也是大部分健身或运动类可穿戴设备的主打功能,只是载体不同),难以戳中用户的购买兴奋点。
除此之外,大多可穿戴设备解决的用户痛点并非刚需,在购买者心中可有可无。
有调查公司对美国可穿戴市场进行研究后发现,在18岁以上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中,虽然有1/10的人有活动追踪设备,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使用;
1/3的人会在6个月后放弃使用。消费者虽然购买和尝试可穿戴设备,但是很少形成依赖性。
如此看来,即使设计出了产品,对可穿戴设备的创造者们来说,细细思量如何于同质化中突出自我、找准定位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对潜在受众的“洗脑”也刻不容缓,只有将痛点刻画成刚需,才能真正迎来可穿戴设备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