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三板互联网金融第三方平台新三板智库宣布,正式完成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天风证券的直投子公司天风天睿领投,国泰君安直投子公司国泰君安力鼎跟投,融资金额达到数千万元。
成立于2014年的新三板智库,此前已经进行了PreA融资,该轮由一个新三板基金完成。A轮由有证券公司背景的投资公司完成,这正好反映了新三板的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2016年以来,由于宏观经济下滑,大量的创业企业遭遇“资本寒冬”。新三板这个市场也经历了由热变冷,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更是指出:“新三板已经到了二次创业,再次深入思考的新的时刻。”尽管如此,新三板挂牌企业在2016年底预计会突破上万家,不同于A股市场中高流动性带来的普遍存在的投机性机会,在新三板市场中只有对标的公司进行反复筛选和判断才能尽可能避免投资陷阱。对新三板公司价值不断甄别后的投资才更接近于价值投资的真谛。相比于如火如荼成立的新三板投资基金,这个市场的深度投研却逐渐成为制约新三板市场发展的瓶颈:一方面,以各券商研究所为代表的A股市场的投研团队已经形成在场内市场成熟的盈利模式,而在新三板市场的却无法形成收入,加大对新三板企业的人力投入势必会影响盈利水平,因此投研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在新三板政策红利的刺激下,市场中涌现出大量冠以新三板投研平台之名,而其实只能提供简单资讯的公众号。鱼目混珠,只求博人眼珠,与市场投资要求相距甚远。
正如新三板智库联合创始人罗党论教授所指出的:新三板市场对投研的高度渴求正在催生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第一,新三板几何级数的高速扩容,很快规模就会达到上万家、数万家。三板市场的包容性使得其中的公司千差万别,各有各的创意、各有各的卖点,但其实可能只有不到10%的公司真正具备成长性投资价值。作为机构投资者主导的交易市场,投错了无人接盘可能只有血本无归了,因此在“新三板中淘金”就变得很有价值。
第二,传统的券商研究在A股的投研思路不能直接套用到新三板。新三板公司大多典型地处于企业成长周期的早期,而场内市场上市公司处于成长的中后期甚至是成熟期。新三板公司典型的特征就是体量偏小但是成长潜力大,不确定性高但是盈利模式可塑造性强,这与上市公司大多数体量比较大而且业务稳定、增速平缓的特点是不相同的。用场内市场的研究体系去研究新三板,容易犯缘木求鱼的错误。同时,新三板公司由于数量多,不确定性大,做研究注定是一个很“苦逼”的活,在短期内“吃力不讨好”,因此传统的研究机构往往不屑于做新三板的研究分析。这给了第三方投研平台一个切入的好机会。
第三,优秀的投研人才永远是稀缺的。海量的新三板企业需要海量的人才来完成研究,单个投资机构专业研究人员的规模远远不及我们。而依赖高校作为支撑,最不缺的就是专业人才,也不断地在培养投研人才。当然,如何研发出一套投研体系,不光是研究企业,还有分析人才的培养,都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新三智库几个创业的资源禀赋。
如今,新三板智库研发了一套适用于新三板企业的价值评判体系,对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投资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新三板智库做的新三板企业价值排行榜,是根据研究得出的结论,这不同于目前部分媒体通过简单投票做的排行榜,我们研究的结论更为科学。”现在有不少新三板企业已找上门来,他们渴望被研究,想知道自己属不属于那10%的优秀企业。
而更多看好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机构也越来越意识到,除了靠自己的投资经理,第三方投研力量将是他们重要的支撑力量。罗党论说:“投资机构可以把我们做的事情当作一个排雷探矿的工作,通过新三板智库的服务,即通过更多的分析师去看海量的企业,找出那10%具备投资价值的企业。让企业更出色,让投资者更省事,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平台存在的价值,对标创投的清科和A股市的wind,我们就是要做新三板领域的第一投研平台。”
在服务大量初创阶段的中小企业的过程中,新三板智库发现,有些企业虽然产品或模式很好,但并不了解投资机构的思维方式和专业语言,在表达自身企业的优点时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窘境,未必能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同样,投资机构也为无法准确描述企业的投资亮点而苦恼。而新三板智库从投研入手,贴身服务企业,用专业架起企业跟投资机构之间的合作桥梁。
新三板智库CEO徐舜称,此轮融资后,该公司将形成高校教授、新三板基金、证券公司直投的股东背景,使其获得更多的股东的人才、产业端支持。
关于本轮融资后的平台发展,徐舜认为,将在未来两年里助力新三板智库在大健康、TMT、消费升值、高端制造等四大领域里的研究和布局,以聚焦做精品,以精品带全面。“一方面我们会加大投研人员的投入,另外我们也会加快投研平台的IT开发,同时加大品牌的投入。更重要的,我们引进的不是财务投资者,而是战略投资者,两个知名券商的背景对新三板智库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不再游离于体系,而是有效地利用了体系的资源,但是又避免了原有体系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