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语言文化社区,hellotalk 的在线一对一背后是真人语伴

36氪 显示图片

不久前,沪江宣布投资了第一起跨国语言学习交易平台 italki,线上一对一学习英语的概念再次掀起一波热潮,italki 通过用 Skype 为语言学习者连接全球在线老师的方式学习口语,和 italki 一样,hellotalk 也采用 C2C 的方式,但是 hellotalk 更加注重社区的概念,用户在平台上面对的不是一个冰冷的 AI 机器,也不是名师或者教程,而是一个个和自己需求相同的真人。

其实,语言交换社区的概念并不新鲜,这些产品大都以“寻找语伴”为目标,比如 lang8 推出的移动端产品 Hi native,或者 LextTalk、Tandem、Olla 等等,但是从产品理念上来看, hellotalk 更强调语伴背后的各国文化;从功能上看,hellotalk 也更加细致。

hellotalk 的基础功能,是实现全球用户之间的匹配,比如帮助一个“想学韩语的美国人”找到一个“想学英语的韩国人”。Hellotalk 的创始人魏立华认为,语伴之间的双向需求可以保证双方“地位平等”,交流的自主性更强,用户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实现语言的应用,而不仅仅是学习。

为了保证公平,hellotalk 会自动计算每种语言的使用时间或字数。以学习英语为例,一方用户需要说 5 分钟中文来帮助语伴学习,此时对方会再说 5 分钟英语,双方分别交流 500 个字或字母。在具体使用时,hellotalk 能够实现不同文本之间的翻译、音译(比如将汉字转化成拼音)、句式改错、朗读,甚至用户分享在“朋友圈”内的文字也能实现上述功能。系统会帮用户记录下使用过程中的翻译、音译、语句收藏、语音转换等的次数,也就是说用户在 hellotalk 内每一次发言和互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语言学习“教材”。

打造全球语言文化社区,hellotalk 的在线一对一背后是真人语伴

尽管 hellotalk 定位于“全球语言学习社群”,但“社群”的概念一直都是“可大可小”的,比如 Facebook 就是一个网罗全球用户的大社群,另外还有很多基于不同兴趣的小社群,比如“二次元”、“美剧”这样的兴趣社群,还有一些专门学习小语种的社群。这些小社群因为更加垂直,用户黏性也比较好。那么 hellotalk 如何在这些产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魏立华表示,社交产品虽然用户数量多,但是如果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在 Facebook 上寻找目标的机会成本太高,在这一点上 hellotalk 的“工具性”更能满足需求;对于一些垂直小语种的社群,魏立华认为这就像“在上海单独做了一个滴滴”,所以一旦有一个普适性的产品出现,它的边际成本就会越来越低,而且市场更广;其次,大多数语培类产品都以课程为主,这种方式不够灵活,hellotalk 更希望用户在交流中锻炼实战技术,然后以外国人的视角了解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化。

既然不直接给课程付费,用户在这个语言交换社区内的学习动力是什么呢?

魏立华认为,hellotalk 对用户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免费”,即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提升语言能力,同时和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友。但是这种一对一的模式不可能永远实现平衡,比如英语母语和汉语母语的人数比就在 15:1。根据 hellotalk 的统计,每个用户至少要在 hellotalk 中和 12 个人交流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语伴,这就需要用户有很强的主动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魏立华介绍,今年 9 月,产品将增加直播功能,但是直播不是为了教学,而是更加方便用户了解某个国家的文化。此外,hellotalk 还将培养一批社区内的 KOL,引导他们通过产出优质 UGC 内容来弥补一对一不能满足的需求。但通过聊天学习外语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于时间少、希望短时间内提高外语水平的用户,hellotalk 未来将推出付费的“语言教练”服务,费用约为每月 200-300 元/人。

对产品来说,最大的价值就是数据。魏立华表示,hellotalk 目前每天能产生 400 万条消息,其中 10% 会被翻译出来,另外还会产生 3 万条改错信息,这些有意义的数据库可以改变数据引擎的搜索结果,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可以更好地帮助中国修正英语发音。

商业化方面,除了广告,hellotalk 还采取了会员制的方式,年费 100 元,目前已经累计了 5 万付费用户,会员费收入每月约 20 万元;此外,hellotalk 只允许用户免费学习一门语言,当用户有学习第二门语言需要时,也需要交一部分费用。

Hellotalk 的注册用户数超过 350 万,其中日活用户超过 20 万、月活用户 80 万,超过 40 万用户使用 hellotalk 学习英语。公司曾在去年获得 1000 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涌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