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

36氪 显示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良计”(ID:zhang_liangj),36氪经授权发布。

我经常收到这样的问题:

Boy 能不能介绍一些比较新颖的思维分析工具或者模型?以前书上学的都太老套了。

这个问题我先不直接回答。请各位跟着我暂时绕个小弯子,然后再来看这个问题。

1. 工具是怎么产生的?

看过美剧《西部世界》的朋友,一定对一本书不陌生。这本书叫《二分心智的崩塌:人类意识的起源》。作者叫Julian Jaynes,是70年代美国非常著名的一位心理学家。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他在书中指出,直到公元前2000年人类都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他们的大脑心智只有简单的二元维度:用来说话,以及用来聆听和遵循。

处于二分心智状态下的人类,对自己做的事情与当下的行为,并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他的所作所为是 " 非意识 " 的,大部分都是出于本能。比如原始人发现生肉太腥,而用火烤过的肉更好吃。他们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把这当作“神的指示”。神在冥冥之中告诉他们,火烤过的肉好吃,他们以后只会去寻找更多被火烤过的肉。直到随着周围环境的变迁以及语言的发展,人类诞生了两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类比和联想。

比如当一个人偶然发现除了用火去烤肉,用火去烤蔬菜的味道也不错时,他就拿着火把去烤其他的食物。这个就是类比,用已知的解决方法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

而当这个人发现原来用火去烤其他的食物都很好吃的时候,他开始思考火是怎么来的,于是他回想起第一次捡起火把时的情形。这个就是联想,通过一件事物回想起与之相关的其它事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这两项能力不断进化,并在周遭环境的变化下孕育出各种复杂的科学学科,直到今天。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为什么Boy 一开头讲这些?

因为几乎所有的思维工具,都是基于这两项人类最基本的能力而演变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这两项能力,却忽视了对它们的运用。

而很多在我们表面看来是完全不同领域里的规则,究其本质都能同本溯源。

比如星盘分析和管理学上经常使用的SWOT 模型,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本质都是对某一项事物(或人)的属性分析以及未来的趋势判断。我们完全可以用SWOT 模型来这么看白羊座:

白羊座

S(优势):心地善良,为人热情,热爱冒险,勇于尝试新事物;

W(劣势):脾气火爆,没有心机,孩子气,有时过于直率容易得罪人;

O(机会):讲究效率,有企图心,适合做富有行动和执行力的工作;

T(威胁):容易遭到不了解白羊座的人的排挤,容易遭到背叛;

如果你感兴趣,任何一个分析人的模型都可以用SWOT 模板来写。

2. 成也工具,败也工具

类比和联想让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思维工具。诚然这些工具帮助了我们思考,却也限制了我们思考。

因为我们面对任何一个新事物,都会从已知的经验里寻找熟悉的参考系来理解。这是思维惯性,也是思维工具诞生的雏形。因为工具,就是在大量的观察和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套规则。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但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时间。即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规律发生了变化,或者工具适用的领域发生了改变,过去的工具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才会导致人们觉得以前的工具“过时”了。

比如经典的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就是典型的通过观察 ,推理,演绎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但它只适用在经典力学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当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的时候,这套定律就不适用了。

这个时候很多人陷入了一个误区,大家纷纷去寻找新的工具,如下图所示: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然而在我看来,这时并不应该继续往前冒进,寻找新的工具。而是应该往后退,回到最基本的元认知能力:类比和联想。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运用这两项能力,去开发新的思维工具。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爱因斯坦就是在发现牛顿经典力学定律无法适应光速粒子的运动后,从哲学书籍中得到灵感,用类比的方法尝试将“相对性”的概念嫁接到微观物理世界,最后发展出了闻名世界的相对论。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再举个例子,市场营销学中经典的4P理论,现在很少有品牌在运用。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过时”的理论,适应不了现在互联网快速的发展。但真的是这样吗?

比如我们拿共享单车为例。4P 的模型套用在这个互联网产品身上,可以如下来看:

P(Product 产品):自行车上的独特卖点有哪些?

P(Price 价格):每次使用自行车时的定价为多少?

P(Place 渠道):消费者从哪里获得自行车的使用服务?

P(Promotion 市场宣传):品牌的主要市场宣传行为有哪些?

如果按照4P 理论,影响共享单车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就是以上4个。但这些还不够,因为4P 理论的原型是基于一次性购买的产品而言(即消费者买回家,交易就结束)。可共享单车是一种“租赁”产品,消费者并没有“拥有权”,而只有“使用权”。同时这种“租赁”又跟传统意义上需要固定门店提供“租赁”服务的产品不同,共享单车并没有“租赁经销商”这个角色的存在。理论上消费者可以在大街上任何地方找到共享单车直接扫码使用。所以在基于原来4P 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如下修改:

1. Place 渠道这一部分,我们没有第三方经销渠道存在,能够停放自行车的公共区域都是我们的“渠道”;

2. 增加新的变量因素:日周转率,即平均一辆自行车在一天里会经由几位用户使用。对于租赁型产品而言,周转率比产品铺设的数量规模更加重要。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

提升思维力的秘诀:绝不做工具的奴隶以上两点,就是发现4P 理论无法适应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型后,运用类比和联想(通过类比找到相似的房屋租赁行业里的周转率概念,通过联想找到影响周转率的因素,比如不同停放点间的距离,人流,高峰时间等),从而开发出新的思维模型。

3. 无招才是最厉害的招数

我一直提一个观念,叫“无招胜有招”。“有招”是有现成的工具,模板,套路;而“无招”是基于元认知能力,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不断开发出新的“招数”来应对。

这其实是最难的。寻找工具,就像去寻找一本武功秘籍。然而真正的高手都是自创武功,自立门派。这是独立思考,而不是“拿来主义”。

诚然工具能够大大帮助我们梳理思维逻辑,但我们绝不能做工具的奴隶。而是要回本溯源,通过类比和联想这两项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开发适应不同环境变化的新工具。

那么如何运用?最后分享一些我的小心得:

类比

通常先找到具备共同点的A和B,然后挖掘在A身上行之有效的规则,推及到B身上看是否奏效。如果不奏效,找到A和B 的不同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修改,创造新概念。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共享单车分析里,房屋租赁和单车租赁同属于“租赁”。因此引入周转率的概念,在共享单车模式上是成立的。假如这个概念不成立,那么分析房屋租赁和单车租赁的不同点在哪里;如果不能套用“周转率“,是否能找到与之类似的说法,或者调整计算公式使之能够反映租赁产品的使用频率。

联想

寻找事物的关联属性,学会连接不同的点,然后找到奇妙的化学反应。拿我在做广告创意时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举例,这个方法来源于日本的一位广告创意总监。

如果现在要做一个推广给女生的浴场广告。应该怎么去想创意?

1.联想浴场里通常有什么?

比如:浴池,桑拿房,水龙头,休息室,按摩椅......

2.联想20多岁的女孩子,喜欢什么东西?

比如: 猫,狗,裙子,花......

从上面第一条和第二条各自的联想词里选出一个词进行两两搭配,例如:

猫咪形状的水龙头,或者带有花香的按摩椅。

把不同事物各自的关联点做连接,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创意灵感。这就是联想的作用。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