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小强:典型创业者的焦虑,非典型创业者的野心

36氪 显示图片

2013年,离开盛大时的侯小强已经38岁了。他在盛大任职CEO的5年时间内,公司的年收入从几千万增长到超过10亿,甚至有人曾评价“如果没有侯小强的努力,网络文学被大众接受或许会放慢两年”。

后来,种种盛赞随着那场“起点创始团队辞职”事件后急转直下,“改变中国网络文学”的侯小强一度成为被人们口诛笔伐的“独裁者”:“有个论坛,成千上万的人在里面骂我、诽谤我”、“有媒体打电话给我,他说你自己讲一下,过去5年你到底做了什么事”。

直到现在,仍偶尔有人拿出旧闻向侯小强求证,“前段时间我拒绝了一个采访,然后其他人又出来胡说八道,说我歧视网文…反正我不会去配合这种炒作的,我也不害怕别人说我…随便。”侯小强的语速有些急,显得烦躁且无畏,他说自己是一个追求体面的媒体人,这些年对他伤害最大的就是这些负面舆论。

现在的侯小强比三年前更能妥帖的处理好自己的敏感,但在某些刻——就像在当下的那一刻,他对周遭的一切仍带有极其明显的防备心,好像刚爬上河岸的落水者,衣衫未干,又有些担心一个不小心被人给推下去。

在侯小强以“生病”为由请辞了盛大CEO一职后,曾拜释永信为师,这件后来被大众解读为“炒作”的事,在侯小强看来最不值一提,“其实我是20多年的佛教徒了,我知道当时外界说我是受打击所以拜佛,我出来(离开盛大)肯定有一点低落,但是更多的还是想要做自己的事”。

今年4月,侯小强以中汇影视CEO的身份再次走入公众视线,在中汇影视的发布会现场,他带来了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等33个IP,其中16个正在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以及网剧——侯小强做的依旧是IP的老本行,但这个IP衍生的故事,他觉得起码晚讲了三年。

一、

盛大文学时期的侯小强,曾一度设想将盛大文学从版权公司变成版权运营公司。不过那时的“IP”的概念还未成形,各大网文平台争抢的是独家作者和作品,平台的关键词是“抵制盗版”而非“影漫游联动”。侯小强试着和别人聊IP影视化,人家只当怪力乱神。

侯小强经手的版权交易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以300万元低价卖给万达的《鬼吹灯》。“当时我为了卖《鬼吹灯》,需要给别人做大量的说服工作。只要卖掉一个IP,我就非常激动,我甚至说白送你们吧,只要你们能做出来,我就白送”。这部后来叫做《寻龙诀》的电影衍生品,给万达带来了超 16 亿元的票房,在大陆票房排行榜位列第 5 名。

《鬼吹灯》版权结构复杂,尽管后来各种纠纷不断,但有一点不可置否,《鬼吹灯》是带火IP概念的标志性事件,上游生产方由此意识到版权运营的重要性,大量送水公司开始跑了起来,后来者包括《盗墓笔记》、《花千骨》、《琅琊榜》等大量网文IP被开发,过去“卖白菜”的版权交易方式,就这样被快速掀了过去。

在人们说着头部IP已经瓜分殆尽的2016年,中汇手握33部重磅IP出现,就像一个富人家的孩子,而在8个月后,这个数字上升到了70,其中40部IP正在开发中——平摊下来,侯小强每周要采购2部IP。

从盛大时的IP持有方,变成如今的买主和运营商,中汇影视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侯小强曾经的一个愿景。在中汇的合作伙伴名单上,包括万达、阿里、光线、华谊等一线影视制作公司,还有侯鸿亮、白一骢、刘江、梁振华、郭靖宇、柴鸡蛋等制片人。而每一部作品,中汇影视都会参投20%-50%不等,并且参与剧本研发。

侯小强:典型创业者的焦虑,非典型创业者的野心

                                           #图为中汇影视正在孵化的电影项目

今年3月,中汇影视挂牌新三板。8月后,三七互娱发布收购报告,计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中汇影视全体股东购买中汇影视100%的股份,共计作价12亿元。交易完成后,中汇影视将成为三七互娱全资子公司,双方将在基于文学IP的影漫游,以及其他衍生品内容及产品开发等多个环节实现对接。

一时间,中汇影视风头无两,有媒体解读为“只用不到半年时间即完成跻身A股华丽变身的影视行业传奇”。而三七互娱投资部人士则表示,此次收购的最大原因,是看中侯小强在文学领域的积累以及中汇自身囤积的大量IP。

不过,传奇背后一个不可回避的逻辑:IP孵化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慢了,单是一个影视项目起码要1-3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再加上剧本改编成本,以及大量的运转资金,版权开发和变现过程中的不确定风险被大大增加。

从三七互娱的收购公告中可以看到,中汇影视曾向其承诺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000万、9000万、1.26亿及1.7亿的业绩对赌。但从中汇影视的业绩表现来看,2014年、2015年、2016年1-4月的净利润分别为398.40万元、1381.90万元、-136.80万元——今年不低于3000万元的净利润难以实现。

10月13日,为确保重组顺利实施,三七互娱调整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将原作价12亿元的中汇影视收购计划从中剔除。但由于此前3亿债转股的承诺,三七互娱仍将入股中汇影视,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持有中汇影视23%的股份。

有人认为,这次收购失败是由于中汇影视大幅度业绩波动导致。对此,侯小强告诉36氪:“本次交易只是推迟,与业绩没有关系。今年中汇的业绩很好,交易没有完成是某个技术原因”。

有40多部IP正在开发,这让侯小强的心里觉得踏实。从旁人的角度来看,侯小强之于中汇,就像曾经空降盛大,他一定要自己亲手捏出一个泥人,才算真正回归。

二、

2015年5月,侯小强在个人微博发布了一篇长文《今夜,我去赴一场并不存在的约会》,宣布以40岁大龄非典型创业者的身份再次入局,推出书评+影评社区App“毒药”。尽管这款App后来被吐槽为“一个豆瓣和微博的杂交转基因产品”,但它仍然在今年1月份,获得A+轮千万级美元融资——这同样也是非典型创业者才会拥有的议价能力。

侯小强邀请了1000 位文化名人作为毒药的种子用户,并且重点维护,期望能用明星效应带动粉丝经济。这个曾让新浪博客突破千万用户的打法,放在十年前是超前,但在App红利期已过的2015年,毒药要面对的是一群被互联网“惯养”出来的受众,他们注重产品体验且不再长情,何况已经有了一个豆瓣,毒药的出现生不逢时。

毒药App最终止步在400万用户。现在再打开毒药,以往的UGC评论已变成PGC内容分发平台。侯小强说:“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毒药的流量增长速度已经在下降,一大堆碎片式的评论对我有什么帮助?”,他最终承认做App是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晚集没有赶上,似乎还上错了车,以至于“微信的阵地被弄丢了”。

侯小强面临一个取舍,400万的用户最终没能拴住他。今年5月,毒药App停运,与此同时,毒药重新以自媒体的身份出现在微信公众账号,在这片红海里,毒药直接对标“毒舌”。

“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其实也有争执,他们说你一会说做APP,一会又做公号,那现在公号已经有了一个毒舌,你怎么去超过它?”侯小强设想的毒药应该先从专业下手,去采访一些国内电影公司的高层、知名制作人,但团队马上反驳:“专业的东西都是给老家伙们看的”。

侯小强没听,他孤注一掷的认为这种“差异化”的入场姿势能让毒药立足:“这是我最擅长的事,因为中国没有我采访不到的人,别人是没有这个资源做这件事的,那我有,我为什么不做?”

目前,毒药有近百万粉丝,每日增粉1万左右,“真的太难了”,从最初一两百到现在平均每个头条三万、全网流量甚至每月创纪录地超过两千万,侯小强觉得自媒体的这趟列车,毒药总算是赶上了。

但眼下整个自媒体的生存环境已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行情是,随着图文阅读逐渐被短视频阅读所取代,已经跑出来的图文大号们通过切入短视频创作,获取残存不多的剩余流量。另一方面,自媒体的变现能力也在不断经受拷问,如果说电商和广告是已被验证过、没有更多选择的变现方式,那自媒体又该如何吸引更多优质的金主和渠道?

侯小强的回应是做流量矩阵:“毒药会做自己的一系列公号,现在有毒药和污妖说,明年还会陆续建4、5个大号。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去买一些可以为我们所用的号”。

最近在发给员工的内部邮件里,侯小强再次强调了流量矩阵的想法:门户时代流量是被垄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去掉了中心化,但红利期已经过,在今后的互联网时代,流量是碎片化的,“如何有效地获取高质量的碎片流量考验我们的能力。这点要高度重视,要有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

毒药App在停运前,曾尝试做了几次调整,希望可以扳回一局。比如割掉了书评,只做影评,再比如侯小强曾设想在App里上线小说板块,以此来带动毒药日渐停滞的用户数量。并且从今年3月份开始筹备,甚至在App停运前的短短两个月内谈下了 6000 多部作品——这为后来网文阅读App“火星小说”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直到“火星小说”的出现,侯小强才像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回归。火星小说就像当年的起点中文网,目前已经签下了1万多名作者、一万多部作品的独家版权,其中包括腾讯新浪作家排名第一的月斜影清,还有被称为“网络文学四大言情天后”的藤萍等人,通过阅读付费、打赏等方式,截至目前火星小说已经有了千万元营收。

和盛大时代相比,如今网文市场已经有了BAT接盘,但当一个市场被垄断,却有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出现时,意味着这个市场仍未饱和,火星小说的机会依旧存在。

“一般网文平台对作家非常严格,动不动签作家10年、20年,实际上这对作家的发展起到一个反作用,再一个,成熟的网文平台早就有了被封神的那一拨人,二、三线作家很难有出头露面的机会,作品类型也特别单一,排名靠前的都是玄幻……这些都是我的机会”。

优质作家资源是一个网文平台的命脉,火星小说初步计划是完成一个“千百万工程”,即确保“平台上要有一千名作家有稳定收入,一百名作家能衣食无忧,十位大神收入过百万”,在算法上,火星小说会加重人工编辑成本,帮助有潜力的作品触达到更多用户。而中汇影视资源的无缝对接,也让火星小说的作者们有了盼头。

侯小强:典型创业者的焦虑,非典型创业者的野心

从上游内容生产(火星小说)到下游影视制作公司(中汇),甚至连长尾内容分发(毒药),侯小强下的这盘棋大的让人膛目结舌,但他告诉36氪,这三家公司在短期内不会做无谓的联动,“各走各的。这三家公司就像一个穷人家的三个孩子,一个擅长织草鞋,一个擅长卖雨伞,还有一个可能擅长别的劳力,大家都很穷,没有互帮互助的基础”。

和其它行业不同,文化领域的创业往往走的很慢。单就火星小说而言,侯小强目前打算先将它圈养起来,“它是一个渔场,我得先禁猎,把里面的东西都养肥养大了再说”。

不过侯小强的团队最近有些焦虑,以往依靠侯小强的个人IP,他们不用劳心费神的去做一个IP猎手,好资源总是会自己找上门。但现在侯小强不断PUSH他们“掘地三尺找好作品”、“千方百计推广好作品”,因为在网文IP已经完成一次掘金潮后,火星小说现在必须要冲破固化的IP评定标准,押中下一个爆款。

侯小强觉得这件事不难,“说好IP被抢完的都不懂IP,他们太迷信外界。IP首先是一个不断循环再生的过程,考验的是资源捕捉能力,不是购买力”,他允许IP孵化的路走的慢一些,但团队嗅觉一定要灵敏。

火星小说内测版已经上线5个月了,一直未作任何推广,侯小强说这是“吃了毒药的教训”:“那时候总有人催,说毒药怎么还不上线啊,我后来也架不住了,赶紧上线,没想到第一天表现非常好,注册用户接近20万。但后来就不行了,因为产品跟不上,运营也跟不上……所以火星小说我想晚点再推,反正都要‘嫁女儿’,还是先打扮的体面一些再说”。

嘴上说着不要的侯小强,现在每天会花很多时间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不断安利他三个项目的一些进展。有人告诉他,最牛X的人根本不会写朋友圈,要写也写哲学,“只有你这种low货是每天鸡汤加你们公司的介绍,搞得像微商似的”,侯小强有些委屈,“我说那没办法,从心态上来讲,我的确是和微商一样,都在艰苦的创业”。

侯小强觉得自己保持All in的创业状态已经两年了,前新浪副主编、前盛大CEO的光环并没有让他少摔跟头,“这事(创业)真的像坐过山车一样,一会高一会低,你提心吊胆的以为这个难题过去了,结果下一个难题又出现了,周而复始,而且你永远不知道尽头在哪儿”。